(术语)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为寂静,谓涅槃也。志是此方语,志求于梵,故云梵志也。”婆沙论三十四曰:“婆罗门至彼王所,王言:梵志从何所来?”增一阿含经四十一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演密钞二曰:“梵志者,梵净也。谓以净行为志者名为梵志。”俱舍光记十二曰:“婆罗门,此云梵志。”【又】对尼乾子谓在家之婆罗门云梵志。法华文句记九曰:“在家事梵,名为梵志。出家外道,通名尼干。”又一切外道之出家者名梵志。智度论五十六曰:“梵志者,是一切出家外道,若有承用其法者亦名梵志。”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作分段生死。为“无为生死”(变易生死)之对称。系三界内之生死。六道众生由于果报之不同,而于身形、寿命上各有...(术语)依大佛顶经之坛法诵佛顶咒之行法也。三代实录一曰:安置沙弥二十人於陵边,昼夜结番修大佛顶三昧。...(地名)火山名。在中印度伊烂拏钵伐多国。现今附近惟有温泉涌出,不见喷火。西域记十,形容此山,谓含吐烟霞。蔽亏...即指戒律。戒律乃佛陀为防患佛弟子违犯身、口、意等三业之过失所设立之禁戒,佛弟子若能依之修行,可获得清净,开发...宋代地主阶级对明教之贬称。明教为当时农民起义经常利用之秘密宗教组织,由摩尼教发展而成,不事鬼神,崇奉摩尼。地...子题:妄语以声相分业道、七处、语言 戒本疏·四波罗夷法:“古来翻经,约业显相,多云身口。今时正译,审定名体,...(杂语)静虑之略字。采静之青,采虑之心也。...曼荼罗,梵名 Mahā-cakra。音译摩诃斫羯罗。意译大轮。此尊以成曼荼罗为本誓,故称曼荼罗菩萨。列于密教胎藏界现图...为“耽嗜依”之对称。即指与善心相应之喜受、忧受、舍受三者;以此三者为出离三界、证得涅槃之所依,故称出离依。又...(杂语)丛林之隐语。云鸡也。东坡志林曰:僧谓酒为般若汤,鱼为水梭花,鸡为钻篱菜。...(术语)性者,以不改为义,本具之理体,终始不改,谓之理性。...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毗尼日用切要...准提咒持诵仪轨...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引言:不伤害别人就是善待自己,害人者必害己。 这个世上,有人出卖体力,有人出卖知识,有人出卖朋友,有人出卖尊...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会有这种疑问:我要开始修行了,我该如何面对、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俗世之间的各种联系呢?特别是七情...
原文: 古有偈:修慧不修福,罗汉应供薄。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有专执前之二句者,终日营营,唯勤募化,曰:吾...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愈久,则愈坚固。同样...
很多念佛人对于净土理念是知道,但是行不到。知之匪艰,行之维艰,他知道,但是做不到,落实不到行为当中去。他一念...
一问: 兵荒马乱的时候,幸亏老天的保佑,我们侥幸逃过了一劫,保全了生命,假若当时,盗贼在后面追杀,一步步迫近...
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
梵志
【佛学大辞典】
上篇:梵身天 | 下篇:梵志阿颰经 |
【四障能障出家】 p0456 瑜伽六十八卷十三页云:复次有四种障,能障出家。谓意乐障,所依障,业障,不自在障。意乐...
有为生死
大佛顶三昧
伊兰拏山
佛法寿命
魔教
妄语翻名审定
青心
曼荼罗菩萨
出离依
钻篱菜
理性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人最宝贵的就是良心

如何面对七情六欲

生死大事办好后再作福事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二六时中都不要忘记这句佛号

将心比心,如果是你会怎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