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缘起次第有四种】 p1304 瑜伽六十卷十九页云:复次缘起次第,略有四种。一、牵引次第,二、生起次第,三、受用境...【依止处苦】 p0769 瑜伽四十二卷九页云:依止处苦者依,谓四依。由依此故;于善说法毗奈耶中,出家受具,成苾...【鞞索迦国】 p1406 西域记五卷十八页云:鞞索伽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六里。谷稼殷盛,华果具繁。气序和...成就四十法。身坏命终。堕险恶趣。生地狱中。何等四十?谓自不离杀。劝他令杀。见不离杀。欢喜慰喻。称扬赞叹杀生者...【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p0750 世亲释十卷九页云:于一切法得自在转者:由得神通于一切法,自在而转。以诸如来,...身证补特伽罗者,谓诸有学已具证得八解脱定,即不还果说名身证,由身证得八解脱定,具足住故。八解脱者,谓有色观诸...【五重唯识观】 此为依三性观的观行法门,由粗至细,总有五重。《成唯识论》曰:‘遍计所执性,唯虚妄识;依他起性...(名数)一曰探领。二曰齐领。法华经信解品,四大声闻。陈述自己之领解。其领解如来未出世前,在法身地照声闻之机,...真实无妄的心,也是佛性的别名。...【如来为母说法处】 p0580 西域记八卷二十六页云:四天王献钵侧不远,有窣堵波。如来为母说法处也。如来既成正...(一)指收藏经书之塔。塔内所收之经文、偈颂、陀罗尼等,称为法舍利。 (二)即以经文书写成之塔形。又作经曼荼罗。据...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礼佛大忏悔文...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息相也。 这个息相,智者大师先做一个...
过去有一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他的亲友很认同婆罗门的修行方法,对于婆罗门穿着破旧的衣服、以火烧身等苦行,以及平...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的,也有断的时候,要是护持佛法,使未来的很多人得度,这个...
救济贫苦离不开钱财送贫者,买米油粮食以及各种食品施与贫者,都是属于财布施,我们财布施会得到富贵的福报,怎么会...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爱...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
我们先把这个净土宗的修学,做一个总相说明,我们待会再来回答个别的问题。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临终的...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
一阐提
【翻译名义集】
【一阐提】大众所问品,纯陀问佛:一阐提者,其义云何?佛告纯陀:若有比丘,及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发粗恶言,诽谤正法,造是重业,永不改悔,心无惭愧,如是等人,名为趣向一阐提道。若犯四重,作五逆罪,自知定犯如是重事,而心初无怖畏惭愧,不肯发露,于佛正法,无护惜建立之心,毁訾轻贱,言多过咎,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若复说言:无佛、法、众。如是等人,亦名趣向一阐提道。梵行品云:一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在及未来世;不亲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诫。如是之人,名一阐提。德王品云:一阐名信,提名不具,信不具故,名一阐提。入楞伽经曰:一阐提有二种:一者焚烧一切善根;二者怜愍一切众生,作尽一切众生界愿。大慧!云何焚烧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作如是言:彼非随顺修多罗毗尼解脱说。舍诸善根,是故不得涅槃。大慧!怜愍众生作尽众生界愿者,是为菩萨。菩萨方便作愿:若诸众生不入涅槃者,我亦不入涅槃。又,梵语阐底迦,此云多贪。阿阐底迦,此云无欲。阿颠底迦,此云极恶。唯识枢要云:一名一阐底迦,是乐欲义,乐生死故。二名阿阐底迦,是不乐欲义,不乐涅槃故。三名阿颠底迦名为毕竟,以毕竟无涅槃性故。他谓一阐底迦,即焚烧一切善根;二阿阐底迦,即菩萨大悲;三阿颠底迦,即无性阐提。故枢要云:瑜伽唯识,说于无性一种阐提。又云:无种性者,现当毕竟,二俱不成(此依相宗)。
上篇:婆罗门 | 下篇:娑毗迦罗 |
凡五卷。元代祥迈撰。又称至元辩伪录。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册。祥迈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撰著本书,以驳斥道教...
缘起次第有四种
依止处苦
鞞索迦国
成就四十法
于一切法得自在转
身证补特伽罗
五重唯识观
二领
真心
如来为母说法处
经塔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心无染着名为少欲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财布施也可得相貌庄严的果报
母亲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怎样为亲人修福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