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唐代僧。循州(广东惠阳东北)人。生卒年不详。初住罗浮山南楼寺,博通内外典籍,并就梵僧学梵文。神龙二年(706)...亦名:新衣戒制意 子题:圣道幢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新衣戒六十。凡坏色染衣,道服标式,内遣着情,外...密教胎藏界曼陀罗之中台八叶中,正方四叶为如来之四智,隅角四叶为如来之四行,此八叶开立人、法二种,而成十六法。...即阿鼻地狱之异称。观佛三昧海经卷五(大一五·六六八下):“阿鼻地狱纵广正等八千由旬。七重铁城,七层铁网。下十...(术语)Namaḥ Samanta-Buddhānāṁ,佛部之归命句也。曩莫者归命,三曼多者平等,没驮者佛,南者诸。即归命平等...(人名)又作毕兰陀筏蹉Pilinda-vatsa,比丘名。译曰余习。以有高慢之余习故也。法华文句二曰:毕陵伽婆蹉,此翻余...众生之真心,识知精明,称为识精。宗镜录卷三(大四八·四三○中):“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书名)六卷,隋智顗着。明化仪化法四教之义。其注解各书如下:四教仪集解三卷,宋从义撰。四教仪备释二卷,元元粹...(术语)谓结一夏九旬安居之制度。即为安居之行也。...【外道恶说法律中有七种过失】 p0494 瑜伽十四卷二十四页云:又于外道恶说法律中,当知有七种过失。谓解过失,行过...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礼佛大忏悔文...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息相也。 这个息相,智者大师先做一个...
过去有一位受持五戒的优婆塞,他的亲友很认同婆罗门的修行方法,对于婆罗门穿着破旧的衣服、以火烧身等苦行,以及平...
奉施佛及僧,彼所获福聚,不如护佛法。 物质供应是有限的,也有断的时候,要是护持佛法,使未来的很多人得度,这个...在中国大多数家庭由母亲承当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的模式下,这个命题不无道理。需要提醒各位父母的是:家庭教育中父爱...
作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大乘菩提心。也就是高度尊重生命之心,救护生命的利他之心,大慈大悲之心,...
世尊,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是诸众生有如此习,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宜为设福,以资前路。或悬幡盖,及燃油...
我们先把这个净土宗的修学,做一个总相说明,我们待会再来回答个别的问题。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也就是说临终的...人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
婆伽婆
【翻译名义集】
【婆伽婆】应法师云:薄伽梵,总众德至尚之名也。大论云:一名有德;二名巧分别诸法;三名有名声,无有得名声如佛者;四能破淫怒痴。新云薄伽梵,名具六义。佛地论曰:薄伽梵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颂曰: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德义圆满,是故彰名薄伽梵。其义云何?谓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猛焰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唐奘法师明五种不翻: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多含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已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上篇:路迦那他 | 下篇:释迦文 |
(杂语)小乘有魔鬼等之怖畏时,以三念八念破之。大乘修空观破之。但大乘中有相违,显教观豁虚无物为空,本来无物,...
怀迪
着新衣戒制意
十六法
八万地狱
囊莫三曼多没驮南
毕陵伽婆蹉
识精
说一切智
四教仪
结制
外道恶说法律中有七种过失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心无染着名为少欲

佛寺造得再大,不如护持佛法的功德大
母亲的一切影响着孩子的未来

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吃素的三个理由

怎样为亲人修福报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