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语)无量寿经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五愿为说一切智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愿之意,谓欲往生我国土者,宜悉随顺佛智而演说一切智之妙境界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法性法住法定法如性】 p0766 瑜伽九十三卷二十页云:又此称理因果次第,无始时来,展转安立,名为法性。由现...(经名)一卷,失译。无垢光比丘入城乞食,为淫女所咒,犯根本戒,生大苦恼。见文殊师利菩萨,菩萨将诣佛所,佛为说...眼等六根为漏出种种烦恼和进入种种妄尘之门户,故称根门。...【法供养】 p0758 如供养中说。 二解 集异门论二卷六页云:法供养云何?答:以素怛缆,或毗奈耶,或阿毗达...【魔罗】 大论云:秦言能夺命。死魔实能夺命,余者能作夺命因缘,亦能夺智慧命,是故名杀者。又翻为障,能为修...【愁叹苦懮扰恼】 p1244 法蕴足论十卷三十一页云:云何发生愁叹苦懮扰恼?谓有一类、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师友死故,或...Mohesengqilu 佛教戒律书。简称《僧祇律》,意译《大众律》。东晋佛陀跋陀罗与法显共译,40卷,为印度佛教大众...【四善根】 p0419 瑜伽二十九卷十页云:卽由如是诸根诸力,渐修、渐习、渐多修习为因缘故,便能发起下中上品顺决择...真言宗判十住心中之前九住心是显教,后一住心是密教,故曰九显一密。...亦名:诸分衣法篇、分衣法篇 羯磨疏·诸分衣法篇:“诸分衣法篇第八。夏末受利,将有济缘;受纳乖仪,福流非地。故...于天台宗,就教道而言,别教、圆教之菩萨从十信以上至妙觉,虽各具五十二阶位;然就证道而言,别教之初地同于圆教之...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娑婆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是极乐世界的教主,这两尊佛都是在无央数劫以前发了大誓愿度脱众生的。 在...
作为人的特点,安士居士在这里,概述了十二种特点: 首先是谈人的一种尊贵性,万物皆备于我,仁义礼智本身具足,世...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师答: 当然,心是无形无相的,没办法送。它意思是说,我们...
莲池大师(1535-1615),字佛慧,自号莲池。俗姓沈,浙江杭州人。他与憨山、紫柏、蕅一并称明清四大高僧。大师17岁补...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注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桩事情上。 我们就像前面说的,只知道...
【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
人生苦短,无常是生命常态,任何人都逃脱不掉。无常二字概括了世间和人生的真相,生命和伴随生命的一切都是变动不停...
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 今天,想给大家讲一个主题,叫做契理契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因材施教...
说一切智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一切智相 | 下篇:一切经 |
【四缘不畏长时生死大苦】 p0468 瑜伽三十五卷十三页云:由四因缘,当知菩萨于诸众生,先起悲心;于极长时种种猛利...
法性法住法定法如性
净业障经
根门
法供养
魔罗
愁叹苦懮扰恼
摩诃僧祇律(Mahasangha-vinaya)
四善根
九显一密
羯磨疏诸分衣法篇第八
证道同圆
【大藏经】【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佛遗教经

两土世尊度众生的分工

【推荐】人的十二种特点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莲池大师论出家与在家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出门怕有危险,就先念地藏菩萨圣号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