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凡二卷。宋代僧开福道宁撰,月庵善果编。全称潭州开福禅寺第十九代宁和尚语录。又称潭州开福报慈禅寺道宁师语录、开...(术语)释迦成道,在摩揭陀国之菩提树下。非在雪山。谓之雪山者,就雪山大士之往因而假说之耳。...【邪见】 p0670 瑜伽八卷三页云:邪见者: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拨因、拨果、或拨作用、...(杂语)心意解脱,而不取受一切法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嘉祥法华义疏曰:心无...亦名:疑罪发露法 随机羯磨·诸说戒法篇:“疑罪发露法。律本,比丘犯罪有疑,复逼说戒,佛言应发露已,得闻戒。义...禅林用语。谓仅用一句话即将佛法之真髓道尽无遗。碧岩录第七十六则(大四八·二○三中):“福(保福)云:‘施者、...(术语)毛诗蓼莪笺曰:供养日寡矣,而我不得终养。仪礼既夕注曰:燕养平常,所用供养也。礼记曾子问注曰:妇有供养...(术语)为如来本愿力所与之信心。又为如来本愿力所救之信心。对于名号信心而言。...为“无记法”之对称。指善、恶二法。善、恶二法,其相显明,可记别当来之果相,故称有记法。亦即指具有可引异熟果的...造杀、盗、淫、妄、酒五恶的人,生时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死后又堕三恶道,谓之五痛,其痛切身又如火烧,故喻之为五...(名数)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为灭比丘诤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诤有四事:一、言诤,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诤也。二、...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昔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一日,佛告诸比丘:世间有四种良马。第一种良马,驾驭它来拉乘时,它只要看到鞭影,便...世间有富贵贫贱和好运恶运。人的内心也有贪嗔痴和奸恶,亦有慈悲喜舍和善良之心,人的情绪有喜怒哀乐爱恶欲,一年有...
随烦恼二十: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能障正知,毁犯为业。 正知,在《广论》讲时存正知,就是说在吃饭的时...
常有人问命运以及如何解除如此痛苦的人生的问题。在日记《堪忍世界忧苦多》里面,把四祖道信大医禅师的解决问题的办...自我的消融,是要从自我肯定及自我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完成的。如果连自我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同他谈自我消融是毫无价...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弟子们为了达成禅师的理想,很努力地向信徒劝募,鼓励信徒布施...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一个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之前的积累。一个人积累的知识、技能达到一定程度后,就...
凤栖慧观禅师
【五灯会元】
凤栖慧观禅师,上堂:「前村落叶尽,深院桂花残。此夜初冬节,从兹特地寒。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喝一喝:「恁么说话,成人者少,败人者多。」
上篇:径山宝印禅师 | 下篇:楚安慧方禅师 |
全一卷。编者不详。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集录唐玄奘之上表、启,并唐太宗之敕书等,凡十六篇。 p832...
开福道宁禅师语录
雪山成道
邪见
不受一切法
说戒座上疑罪发露法
一句道尽
供养
愿力信心
有记法
五烧
七灭诤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四种良马巧喻众生根器
势利的世间

不正知者,于所观境谬解为性

堪忍世界需放下
圣严法师:消融自我

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