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宗旨之元由也。止观一曰:行人若闻付法藏,则识宗元。...Wangwutianzhuguo Zhuan 佛教史传。亦称《往五天竺传》。新罗慧超撰。3卷。记述慧超从中国去古印度探求圣迹所经...即指随侍诸佛、菩萨、明王等之使者成办诸事之三昧。如文殊菩萨之八大童子、五奉教者及不动明王之三十六童子等。诸尊...【六种随念】 p0300 瑜伽十四卷二十页云:又有二种具足随念六行差别,能令心没诸修行者、正策其心,令生欢喜。谓归...(名数)谓色界第三禅天有少净无量净遍净之三天也。新译仁王经上曰:九梵三净。...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二,黑毛卧具戒。此毛体贵,无宜服用;虚损施物,增长贪结,又自营造,招讥障道...【有苦】 p0536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页云:有苦者:谓彼摄受未来苦故。又有苦者:谓忧苦相应故。 二解 如现法...(书名)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建康沙门慧炬与天竺三藏胜持编禅宗诸祖传法之谶记及宗师之机缘,名为宝林传(稽古略三),...(术语)阿罗汉成就自在之神通者,以愿力与第四禅之定力转感富之业因,而为感寿之业因,以永住于世也。俱舍论二曰:...全一卷。日本曹洞宗宗祖道元禅师着。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二册永平清规卷首。道元曾遇来自阿育王山而职司典座之老僧,彼...全一卷。元代大鉴清拙正澄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一册。又作大鉴小清规。略述临济宗丛林之规矩,计收两班出班拈香之...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劝发菩提心文...无量义经...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林给孤独园弘法时,一位名叫吉离舍瞿昙弥的比丘尼,与其他比丘尼同住在王园精舍。早晨时,她...有的时候,别人对我们莫名其妙地热情,有的时候又无端地冷漠;有的时候,我们与别人打招呼,而对方却视而不见;有时...
光自七月廿五至申,今日回山,适由山转来汝书,知汝父将欲去世。须知人生百岁,亦有去日,切不可作无益之悲伤。但宜...
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醇亲王曾写过一副对联,祸福观念非常透彻: 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 若问此理是若何?...
《持世经》云:菩萨观心,心中无心相。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客尘烦恼染,故有分别。心不知心,亦不见...
第一个是闻名脱离三恶趣苦。能够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如法修行,能够永不历三恶道苦。因为内心不起贪、瞋、痴,...
什么是放下?什么是放弃?大多数人把放下与放弃,混为一谈,在某种情况,不论是生意失败,金钱或人事上被人骗了,乃...1.真、善、美是有次第的。真是原原本本、是实相。在真的基础上才能产生真正的善,美是善的升华。 2.现代许多人欲...
灵隐道枢禅师
【五灯会元】
临安府灵隐懒庵道枢禅师,吴兴四安徐氏子。初住何山,次移华藏。隆兴初,诏居灵隐。孝宗皇帝召至内殿,问禅道之要。师答以「此事在陛下堂堂日用应机处,本无知见起灭之棼、圣凡迷悟之别。第护正念,则与道相应。情却物,则业不能系。尽去沉掉之病,自忘问答之意。矧今补处,见在佛般若光明中,何事不成见邪?」上为之首肯数四。师示众曰:「仙人张果老,骑驴穿市过。但闻蹄拨剌,谁知是纸做?」后退居明教永安兰若,逍遥自适。有偈题于壁曰:「雪里梅花春信息,池中月色夜精神。年来可是无佳趣,莫把家风举似人。」淳熙丙申八月,示微疾,书偈而逝。塔于永安。
上篇:东山吉禅师 | 下篇:光孝初首座 |
又名合十,即把双掌及十指合拢于胸前,是表示自己诚心诚意的一种敬礼。...
宗元
往五天竺国传
奴仆三昧
六种随念
三净
黑毛卧具戒制意
有苦
宝林传
留多寿行
典座教训
大鉴禅师小清规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正念破魔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态度

临终注意事项

古人的祸福观:过分求福反得祸

是心从本以来,不生不起性常清净

药师法门的八大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