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建康沙门慧炬与天竺三藏胜持编禅宗诸祖传法之谶记及宗师之机缘,名为宝林传(稽古略三),如七佛之说偈,世尊之拈华,皆宝林之捏造也。而传灯广灯等诸录皆因袭之以为口实。释门正统四曰:“德宗之末,乃有金陵沙六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至与僧传所记,如皂白冰炭之不相入。(中略)铠庵论之曰:宝林说诡,非特达磨慧可事迹与僧传不同,其最虚诞无稽而流俗至今犹以为然者,七佛说偈世尊拈华是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即娑罗树林。娑罗,梵语 ?āla,巴利语 sāla,意译为坚固,于慧苑音义卷下则以为译作高远较正确。坚固林,又称为坚...(经名)一卷,后魏般若流支译。有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问佛拂佛塔地,乃至四梵行三归戒之功德差别。佛决之。...人之身心乃由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假和合而成,譬身心如家宅,故称五蕴宅。[最胜王经卷四] p1213...(名数)若比丘以慈心广行布施,则可得十一种之果报。...【他骂报骂等戒】 p0488 瑜伽四十一卷十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骂报骂,他瞋报瞋,他打报打,他弄报...指唯识家。在唯识教理中,对于心之认识作用立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等四分,其代表者,有唯识十大论师中之护...戒本疏·释皈敬偈:“会正之极,勿过明慧。”(戒疏记卷二·二三·一四)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必须依佛正教,顺...(术语)呼出之息也。止观七曰:风气依身名出入息,此息迁谢,出不保入。同辅行七曰:有一比丘言:出息不保入息。佛...(天名)天名。慧琳音义十二曰:兜牟卢,梵语天名也。此即四姊妹女天之兄也。并是欲界中诸天眷属。梵Tumbura。...(一)指像法时代之教化。佛教于佛陀入灭五百年后传来中国,时值像法时代,故称当时佛教之教化为像化。[大唐西域记序...出自七佛八菩萨神咒经卷一。七佛为维卫佛、式佛、随叶佛、拘留秦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与释迦牟尼佛,八菩萨为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阿弥陀佛的大愿是他因地发的,大力是他果地上的展示。这种大愿、大力是针对我们这些苦难的众生而生发。在他果地上,...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刚才拜了一下,也借花献佛把所得的哈达也献给这个殿主了,为...
有一青年叫林铁双,仗着叔父为官之势,挣了不少钱。一发大财顿忘结发妻子之艰辛,另结新欢舍弃前妻,终日酒色淫赌无...我曾经看过乡下人家做竹扁担,愈是上等的竹子,所做出来的扁担愈是细巧,很能负重。有时候扁担看起来似乎就要断了,...
作为一名佛教徒,吃素最正确的动机应该是大乘菩提心。也就是高度尊重生命之心,救护生命的利他之心,大慈大悲之心,...
双轮照禅人来参,且云将隐居山中,单究向上事,乞老人住山之法。因示之曰: 古人住山,乃大舍身命处,殊非细事,专...有一次,几只野兔偶然相遇,它们七嘴八舌地抱怨起自己的日子过得多么艰辛:又要躲着人,又要避开狗,还要防备着老鹰...
住持,就是摄受的意思。他这一念心能够把心中清净的戒、定、慧摄持不失。因为摄持戒定慧的关系,就能够善巧地超越三...
宝林传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宝林 | 下篇:续宝林传 |
(术语)曼荼罗有画作与观作之二种:观作者内心观想之所作,故是为内坛,又云心坛,画作者云外坛。义释十二所谓若行...
坚固林
无垢优婆夷问经
五蕴宅
十一果
他骂报骂等戒
四分家
会正
出息
兜牟卢
像化
七佛八菩萨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地狱众生尚能拯救,何况人道众生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迷恋五欲失福报
圣严法师《柔顺的扁担才能负重》

佛经中为我们开示了吃素的三个理由

万境本闲,惟人自闹
谁的人生没有痛苦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