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犹摄取,是为开门,如来智德所发,制止诸恶,毫无容赦,是为制门。所谓化制二教是也...(经名)一卷,唐不空译。佛住广博大园因毗钮达多婆罗门求子,为说陀罗尼。...又称外相。即外观之相状行仪。亦即表现于外在之行、住、坐、卧等四威仪。盖无论男、女、出家、在家者,皆须注重身,...【六种言论】 p0299 瑜伽十六卷三页云:何等名为六种言论?谓属主相应言论,远离此彼言论,众共施设言论,众法聚集...(术语)谓有相为空性,而空性亦为有相也。般若心经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维摩经入不二法门品曰:色色空为二,色...(术语)木叉为戒。三处木叉者,身口意三处之戒也。...亦名:余语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分云,余语者,云汝向谁说,为论何事等,一切吉罗;作白已,语者堕。恼他者,...【皮变异生】 p0534 瑜伽二卷四页云:皮变异生者:谓由宿业因,如前说;及由其母多习淫欲现在缘故;令彼胎藏,或癣...(术语)百八三昧之一。观法之实相,又入诸法无我,诸行无常,涅槃寂灭之三法印,谓之宝印三昧。见智度论四十七。...(杂名)乾闼婆城之异名。蜃气楼也。乾闼婆为八部众之一,鬼神之类,故名鬼。...两部指密教金刚界与胎藏界二法门,依金刚界之法而修行,称金刚界灌顶;依胎藏界之法而修行,称胎藏界灌顶,合此两部...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和一切的科技发明,其实都在解决人类共同的问题。当我们要寻求任何一项答案,相对也必须付出同等...
缘起性空,这是佛教最究竟根本的,一切法就是缘起性空。为什么会缘起?为什么是性空?因为性空故才能缘起;因为缘起...
唐朝有一位普明法师,是济川赵氏之子。最初在泰山灵岩寺披剃出家,因为听说清凉山的种种胜境,于是带了简单的行囊钵...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
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所以任何事物都会有它们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们不好的一面,所以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人怎样去对待,...
禅人真遇,生长卢陵,弃妻子出家,乐远离行,志向名山,参访知识。幻人以幻业迁讹至岭海,禅人因得来参。顷辞往普陀...
无论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谛为根本, 如佛经里面讲,要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修行学佛必须了解人生是苦,假使没...「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的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
黄龙观禅师
【五灯会元】
隆兴府黄龙道观禅师,上堂曰:「古人道,眼色耳声,万法成办。你诸人为甚么从朝至暮,诸法不相到?」遂喝一喝,曰:「牵牛入你鼻孔,祸不入慎家之门。」
上篇:圆通守慧禅师 | 下篇:左丞范冲居士 |
佛万德譬如华,以如华之万德庄严法身,叫做华严。...
制门
菩提场庄严陀罗尼经
外仪
六种言论
有空不二
三处木叉
余语恼他
皮变异生
宝印三昧
鬼城
两部合行灌顶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苦也有五种功德

当你最痛苦、障碍最深时,你就修这个观

欲火害人(普明法师的故事)
危险来源于自身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一切诸法皆如幻梦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