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第五无为法者,略有六种:一、虚空无为,二、择灭无为,三、非择灭无为,四、不动灭无为,五、想受灭无为,六、真如...禅林用语。(一)指上法堂说法。古时长老住持可随时上堂,中世以后则有定期及临时上堂之别,有:(一)旦望上堂,每月初...指密教行者修法时悬于右臂之珠索。又称真言索。据苏悉地羯啰经卷上载,行者作诸事时,右手臂常系真言索带,右手持珠...(术语)如来之心也,觉悟之心也。观无量寿经曰:佛心者大慈悲是。【又】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无住心者是佛心。...谓证得灭谛与道谛所断之六烦恼缘无漏法。为“有漏缘”之对称。在九十八随眠中,与灭、道二谛所断之邪见、疑相应之无...(经名)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中第三会,密迹金刚力士会也。...凡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疏、贞元华严经疏、华严经行愿品疏。略称贞元疏、行愿品疏、华严经疏。收...(名数)念佛等之六念也。...(人名)梁钟山开善寺智藏法师,以寺号而呼为开善。见唐僧传五。...亦名:结受戒小界法并解、受戒小界结法并解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结解受戒小界者,僧取六和,不宜乖异。既不许受...(名数)瑜伽师地论所说。为布施等之福业,应其福之多少,而生于下之八处如人中之富贵,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无明所引。弃觉逐尘。违远真体。故名曰背。返其去路。复使归还。斯之谓向。即指背娑婆而向极乐也。《佛说阿弥陀经疏...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心的法义又有哪些呢?蕅益大师的六信、...由于工作忙碌,现代人常会因过度劳累身体而生病,像我就由于写作过多,过度使用手肘的结果,就得了「网球肘」。经常...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有人辱骂我,分明了了知。虽...问: 我们做事情,如果所执着的事情,不在烦恼的摄受范围,算贪吗?比如我们执着于西方极乐世界,和执着于世间种种...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世尊教诫比丘:在这世间上,有三种法,既不坚牢又不可靠!是哪三种呢?即:色身...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体放下,这是大丈夫气概,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做不到,虽然...问: 原本我们以为小孩子是天真、无忧无虑的,但其实现在的忧郁症、恐慌症病患年龄正在降低,小孩、青少年也有不少...
四祖仲宣禅师
【五灯会元】
蕲州四祖仲宣禅师,上堂:「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直指人心是佛。凡圣本来不二,迷悟岂有殊途?非涅槃之可欣,非死生之可厌。但能一言了悟,不起坐而即证无生;一念回光,不举步而遍周沙界。如斯要径,可曰宗门。山僧既到这里,不可徒然。」乃举拂子曰:「看看!山河大地,日月星辰,若凡若圣,是人是物,尽在拂子头上一毛端里出入游戏。诸人还见么?设或便向这里见得倜傥分明,更须知有向上一路。试问诸人,作么生是向上一路?」良久曰:「六月长天降大雪,三冬岭上火云飞。」
上篇:德山琼禅师 | 下篇:干峰慧圆禅师 |
(杂语)传灯录曰:百丈召沩山云:沩山胜境,汝当居之,嗣续吾宗。华林曰:某甲忝居上首。祐公何得住持?百丈曰:若...
无为法
上堂
臂索
佛心
无漏缘
密迹力士经
贞元新译华严经疏
六念法
开善
摄僧三小界受戒小界结法并解
八福生处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背娑婆而向极乐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忙到没有办法休息
忍辱求安
【推荐】不在烦恼摄受范围的执着是贪吗

【推荐】在不坚牢中,求得牢靠的功德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