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证得灭谛与道谛所断之六烦恼缘无漏法。为“有漏缘”之对称。在九十八随眠中,与灭、道二谛所断之邪见、疑相应之无明及不共无明有六惑,此六烦恼亲缘灭、道二谛之无漏法,故称无漏缘。其中灭谛之三惑仅缘自地之择灭,而不缘异地之择灭,因择灭异于苦集,脱离因果之范围,故上下地之择灭互不相缘。依此,欲界之三惑仅缘欲界之择灭,乃至有顶天之三惑仅缘有顶天之择灭。邪见等烦恼亦如是。又道谛之三惑中,欲界之三惑缘未至定、中间定、四根本静虑等六地之法智品之无漏道;色界与无色界八地之三惑缘取九地类智品之无漏道。其所缘范围异于灭谛时之仅缘自地之情形,系由于各地之法类智互为同类因,故六地、九地皆能通缘。[俱舍论卷十九、顺正理论卷四十八、俱舍论光记卷十九] p5132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人名)后魏沙门法果,戒行精至,太祖征为沙门统,太宗崇信弥深,永兴中前后加辅国宜城子忠信侯及安城侯,俗官加僧...全一卷。唐代慧沼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四册。又称因明论义纂要、因明纂要。全称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本书系法相宗二...【生证寂灭】 p0478 显扬三卷十一页云:五、生证寂灭。谓卽不还果,中品修习圣道故;未断二种生结。随生一处意生天...即修行阶位中,最终之十地十心,若能成就此百心即能达佛之境地。盖修行阶次终位之十地中,一一地各分十心,行者入每...(佛名)Śākyamuni,印度迦毗罗城Kapilavastu,主净饭王Śuddhodana之子,母曰摩耶Māyā,名呼悉多太子。诞生于...【顺生受业】 p1107 瑜伽九卷八页云:顺生受业者:谓能感无间生果业。 二解 瑜伽九十卷三页云:若所作业、于现法中...(术语)怨者害我者也,亲者爱我者也。大集经二十六曰:于怨亲中平等无二。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供师运一念,离自他...(名数)言根境识之三事和合也。依之而生触之心所。唯识论三曰: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难行利行】 p1444 瑜伽四十三卷十四页云:云何菩萨难行利行?当知此行、略有三种。若诸菩萨、于先未行胜善根因诸...净土宗所立。 一、恭敬修,又名尊重修,即至心恭敬礼念彼佛和圣像,无有懈退; 二、无余修,即福德和智慧二...(名数)增一阿含经中说四种梵福:一无塔处作塔,二塔坏则治之,三与圣众和合,四于如来成道时请转法轮。俱舍论十八...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楞严咒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第一是布施 1、财布施 我们到一个地方弘扬佛法、建立道场,千万别化缘,一化缘就把人化跑了。别让民众一看到出家人...
【原文】 有诵六祖偈云: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扬扬自谓得旨,便拟纵心任身,一切无碍...问: 如何放下烦恼? 正如法师答: 人生在世,烦恼总是难免的,有的烦恼容易放下,有的烦恼一时放不下,有的烦恼则不...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亦是人类一致的希望。可惜,自古至今,人的心愿都无法实现。特别是现在...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说,托钵;冢间一宿,住在坟墓之间。这...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孝》。可是我听说里面有个郭巨为了孝养母亲,却要活埋自己的亲...
佛陀在经典上说:一切有情,皆依食住。有情众生的依止处有四个饮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个是段食, 段就是分段的饮食...1,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2,站在山顶和站在山脚下的两人,虽然地位不同,但在对方眼里,同样的渺小...
无漏缘
【佛光大辞典】
上篇:无漏无为无漏有为 | 下篇:无漏通 |
(术语)遗于后人之教化也。梁高僧传一曰:夫塔寺之兴,以表遗化也。...
法果
因明论纂要
生证寂灭
百心成佛
释迦牟尼
顺生受业
怨亲
三和
难行利行
四修
四梵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楞严咒注音版
【大藏经】【注音版】劝发菩提心文
四摄法在弘法中的运用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如何放下烦恼
文珠法师《沙田大会堂佛学演讲》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