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言根境识之三事和合也。依之而生触之心所。唯识论三曰:“根境识互相随顺,故名三和,触依彼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变,即转变;化,即幻化。据大智度论卷六载,四禅诸天能于五欲胜妙之境转现种种变化。即:(一)初禅天二变化,谓初禅...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名数)梵云衍,此译云乘。五衍即一人,二天,三声闻,四辟支,五菩萨之五乘也。肇论曰:乘五衍之安车。头陀寺碑文...天台宗所说菩萨不共九种大禅之第三。以修此禅甚难而得名。此有三种:(一)第一难禅,菩萨久修禅定,心得自在,然为救...【二十二根】 p0028 瑜伽九十八卷八页云:略由六处增上义故;当知建立二十二根。何等为六?一、能取境界增上义...【灭谛有三】 p121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二页云:灭谛三者:一、自性灭。自性不生故。二、二取灭。谓择灭。二取不生故...(术语)依于法相大乘之意。阿赖耶识,一名阿陀那识,此译执持识。了义灯四本曰:七名执持识,谓阿陀那识。梵Ādā...【念住】 p0802 如三念住中说。 二解 瑜伽二十八卷十七页云:若审思惟:我于正法,为正受持?为不尔耶?于...【四遍常论】 p0437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九卷十二页云:前际分别见中,四遍常论者:一、由能忆一坏成劫、或二、或三...(术语)顿教二种之一。禅源诸诠三曰:佛初成道,为宿世缘熟上根之流一时顿说性相理事,众生万惑,菩萨万行,贤圣地...指惡魔。因惡魔向人行惡,為人之怨敵,故稱魔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八(大八·九○○上):「安處不動,猶若金...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术,就是根...我今天来到这里(三学书坊),很高兴,为什么?这里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图书,大家在进行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些工作...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优婆塞戒经》说:若男若女,若能三说三皈依者,名优婆塞、名优婆夷。(净三归品第二十)...
古代祖师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达摩祖师的安心,六祖的唯论见性,只要直下承当便了,用不着看话头。到后来的祖师,...客:我没有时间看经听讲,请用速效的方法,答复几个问题,好吗? 僧:好的。 客:什么是佛法? 僧:人之初。(婴儿...一场目连与舍利弗的神通较劲,让我们了解神足第一的神通终究不如智慧;而宿命通的限制,也可能造成不明业报,误导因...
在经典上说,菩萨发了菩提心以后,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的,要能够保持菩提心不退转是非常困难。经过了恶师邪友的误导...
我家附近的十字路口,是这条街的商业中心。路口对面的几栋楼,原来全是一个老太太的,80年代初,她陆续将房子卖完,...
三和
【佛学大辞典】
上篇:三季 | 下篇:三两 |
【最极微细缚】 p1155 瑜伽九十一卷十一页云:复次若由先世后有苦因,于现法中,有六触处果法而转。由六境界所损恼...
四禅变化
十业
五衍
难禅
二十二根
灭谛有三
执持识
念住
四遍常论
化仪顿
魔怨
【大藏经】肇论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佛教的养生理念
惟贤长老《儒释道三教文化各有特点》
如何辨别自己的皈依是否如法

疑情是看话头的拐杖
初机学佛决疑
对待神通要戒慎恐惧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四种摄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