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名)大宝积经四十九会中第三会,密迹金刚力士会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不俱意识】 唯识宗将意识分为五俱意识与不俱意识两种。五俱意识,与前五识并生,明了所缘之境;不俱意识,是不与...(术语)梵语,摩诃僧伽Mahāsaṁgha,译为大众。多众也,众有三人四人之异义。智度论曰:大众者,除佛余一切贤圣。...(术语)往生论曰:如来净华众,正觉华化生,爱乐佛法味,禅三昧为食。弥陀如来之圣众,悉于清净之莲华中化生,故云...(术语)佛十号之一。梵名婢侈遮罗那三般那Vidyā-caraṇa-saṁpanna。依涅槃经之说,明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谓吾人之心本来清净,亦即心性本净之意。又作性净心、本性清净心。为小乘大众部之主张,大乘则将此心称为如来藏心、...【异熟心证】 p1116 成唯识论三卷十七页云:又契经说:有异熟心、善恶业感。若无此识;彼异熟心、不应有故。谓眼等...(术语)又曰定果色。为法处所生色之一。由定力变出之色也。...(菩萨)Vimalakirti,旧称维摩诘,新云毗摩罗诘,鼻磨罗难利帝,译曰无垢称。西域记七曰:毗摩罗诘,唐曰无垢称,...【阿罗汉唯住无记心而般涅槃】 p0783 大毗婆沙论一百九十一卷一页云:问:何故阿罗汉惟住无记心而般涅槃?答:...(杂语)Jvala,译曰光明。大日经疏十曰:阇嚩(二合)啰,光英明义也。由住无去无来之行成大威光无与为比也。【又...巴利名 Visuddhimagga。凡三卷。系五世纪中叶印度高僧佛音(梵 Buddhaghosa)所作。收于南传大藏经第六十二至六十四...(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天龙鬼神无央数,十方诸来菩萨十万人,...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
【原文】 古人大彻大悟,参学事毕,且于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不惜口头生醭①。龙天推出,方乃为人。故辞法席②者,...
院子里的某邻居身材五大三粗,十分壮实,言谈举止十分憧憬未来的日子,要看儿子结婚,陪孙子长大,要几世同堂谁曾想...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无...
天地广阔,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占有一席之地而自寻烦恼。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和尚,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好像岁...问: 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悟...
佛教的教制、教职在各国不尽相同。在我国寺院中,一般有住持(或称方丈,是寺院负责人)、监院(负责处理寺院内部事...「闻尽」与「尽闻」是同样的意思,是指闻与所闻都已尽了。「尽闻不住」则是不住于「闻所闻尽」的层次,再进一步,便...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
密迹力士经
【佛学大辞典】
上篇:密迹士 | 下篇:密家三藏 |
(术语)色体之极少为极微,七倍极微,为微尘。七倍微尘,为金尘。金尘者,得游履金中之间隙也。俱舍论十二曰:七极...
不俱意识
大众
如来净华众
明行足
自性清净心
异熟心证
定所引色
毗摩罗诘
阿罗汉唯住无记心而般涅槃
阇嚩啰
清净道论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大藏经】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学佛要先度己再度人

我们的安排,怎比万佛之王的安排

一念净信即得往生

天地广阔,不要画地自限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