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三卷十七页云:又契经说:有异熟心、善恶业感。若无此识;彼异熟心、不应有故。谓眼等识、有间断故;非一切时是业果故;如电光等、非异熟心。异熟不应断已更续。彼命根等、无斯事故。眼等六识业所感者,犹如声等,非恒续故;是异熟生。非真异熟。定应许有真异熟心,酬牵引业,遍而无断,变为身器,作有情依。身器离心,理非有故。不相应法、无实体故。诸转识等、非恒有故。若无此心;谁变身器。复依何法恒立有情。又在定中、或不在定、有别思虑无思虑时,理有众多身受生起。此若无者;不应后时身有怡适,或复劳损。若不恒有真异熟心;彼位如何有此身受。非佛起余善心等位,必应现起真异熟心。如许起彼时,非佛有情故。由斯恒有真异熟心。彼心即是此第八识。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又作经体。即教法之体。于佛所说之教法,或俱舍七十五法,或唯识百法中,论定以何物为体者,称为教体。其说甚多,大...梵语 jarā-marana,巴利语同。老与死之并称。又作老死支。十二因缘之一。指众生衰变及灭坏之位。依三世两重因果之...即安置阿弥陀如来尊像之堂宇。略称弥陀堂。我国始于东晋慧远,于庐山般若台精舍安置阿弥陀像,修念佛三昧。其后唐代...(名数)佛有九种之横难。...又作沐澡、澡浴、洗浴。即以水、汤、香水等洗净身体。自古以来,印度人即认为以恒河之水沐浴,能去除污垢、罪障。对...(名数)与末那识常恒相应之四种根本烦恼也。一我痴,二我见,三我慢,四我爱。见唯识论四。...(杂语)后夜之井水,谓之华水。...【六因得五果】 p0306 俱舍论六卷十九页云:于诸果中、应说何果,何因所得。颂曰:后因果异熟,前因增上果,同类遍...【加行无分别智胜利】 p0526 世亲释八卷十八页云:如是加行无分别智,无染胜利,其譬云何?如虚空无染,是无分别智...亦名:受畜急施衣戒缘起、急施衣戒缘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佛在毗兰若,听受夏衣。六群常乞衣,常受衣。跋难...(杂语)隋志曰:后汉得西域胡书,以四十字贯一切音,文省义广,谓之婆罗门书。...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峯山中,与大苾刍众三万二千人俱,皆得阿罗汉,具大神通。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往生论...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烦恼也就烟消云散了。 这三个不怕就是:一、不怕讨饭;二、...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事的脚步轻了,悄悄地走过岁月。一笑于休闲处,坐看时光着地成...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句话,还想请师父开示一下? 仁清法师答: ...
《楞严经》的观念,觅心了不可得的意思,不是说它的作用不存在,不是的。我们这一念心去攀缘佛像,产生很美好的善念...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个丛林的生活实际编制了许多语言通俗、寓意深远的佛教警策格言...
阿弥陀佛,诸位吉祥。 今天呢给大家说一个《佛灵僧不灵》的故事。因为在我们南海普陀山呀,这观音菩萨的道场。大家...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证:如果他自称开悟,但并没有对净土产生信心,则证实他没有开...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幅著名的楹联,语出清末名将左宗棠,最先撰录于...
异熟心证
【法相辞典】
【异熟心证】 p1116
上篇:异类 | 下篇:异熟生有二种 |
(异类)Māra-papīyān,魔为魔罗之略。天魔之总名。波旬者,魔王之别名也。义林章六本曰:又云波卑夜,此云恶者...
教体
老死
阿弥陀堂
九难
沐浴
四烦恼
井华
六因得五果
加行无分别智胜利
过前受急施衣过后畜戒缘起
婆罗门书
【大藏经】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大藏经】【注音版】往生论
【大藏经】最上乘论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觅心了不可得」的含义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佛灵僧不灵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