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梵语 dīpa,巴利语同。略称灯。指于佛前供养或室内照明时所用之灯火。据四分律卷五十及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五载,僧房...【无散乱转变】 p1073 辩中边论下卷六页云:此中六种散乱无故;名无散乱。六散乱者:一、自性散乱。二、外散乱。三...【平等受用】 p0533 瑜伽九十九卷二十页云:若所受食,不偏精妙,亦不偏多。共食所食。显露而食。不私密食。乃至唯...(流派)宗名取于福清之黄檗山。唐贞元五年,正干禅师传六祖之法,开创此山,断际禅师住此,大振法道,名遂着。希运...(界名)Tuṣita Yāma,都史多天与夜摩天也。...(杂名)四天王,镇护四天下,谓之四镇。金光明经三曰:护世四镇。...【涅槃是不共法】 p0932 大毗婆沙论三十一卷十五页云:问:已知择灭、随所系事,有尔所量;诸有情类、证择灭时...(物名)(梵Aṅgiras)又作鸯俱奢,鸯俱者,鸯俱尸。武器名。译曰曲钩。慧琳音义二十一曰:鸯俱奢此云曲钩。可洪音...又作巡版、巡廊板、报廊板。凡堂寮较多、地域较广之大丛林,打板时,若仅鸣特定之一板,无法普遍报知全山大众,故须...小乘成实宗及经部主张众生唯具有一识,即总该一切一心识、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等诸识而立一识。此一识藉六根来认...【住不动阿罗汉】 p0663 显扬三卷十二页云:四、住不动。谓成就如是软根;虽不思自害,及行放逸;然皆不退。不...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 天地悬隔 欲得现前 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 是为...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一个人活在世上,目的是追求自己的幸福。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是人们向往追求的精神与物质结合的东西,人们...
深达胜义,万勿生疑 众生对净土法门,所以不能生信者,是因为不明道理,心存疑惑故。譬如有人疑曰:求生净土,是自...
佛陀在讲道理之前,先讲出一个譬喻,譬喻容易了解。从譬喻当中再回归到道理,说明降伏妄想的方法。 我们看经文: 佛...佛教的五戒: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一)不杀生而仁慈 生是生命,凡有生命的动物,无不贪...
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现在有大德,某大德公然提出来,跟他弟子讲说 :小...对于邪淫的意乐(意乐,包含想、动机和烦恼三方面意思编者),有人会觉得:心里想一想没有罪吧!实际上邪念一动,就是...《法华经》中把凡夫世界形容为火宅,把佛法形容为出离火宅的交通工具。我们在信仰佛教、听闻佛法以前,常常被烦恼火...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是大自然的莫测风云,也可以是人际间的是非恩怨;可以是轻视偏...
慧海仪禅师
【五灯会元】
东京慧海仪禅师,上堂:「无相如来示现身,破魔兵众绝纤尘。七星斜映风生处,四海还归旧主人。诸仁者,大迦叶灵山会上,见佛拈华,投机微笑。须菩提闻佛说法,深解义趣,涕泪悲泣。且道笑者是,哭者是?不见道,万派横流总向东,超然八面自玲珑。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上堂,举:「沩山坐次,仰山问:‘和尚百年后,有人问先师法道,如何祗对?’沩曰:‘一粥一饭。’仰曰:‘前面有人不肯,又作么生?’沩曰:‘作家师僧。’仰便礼拜。沩曰:‘逢人不得错举。’」师曰:「自古及今,多少人下语道,严而不威,恭而无礼,横按拄杖,竖起拳头。若只恁么,却如何知得他父子相契处?山僧今日也要诸人共知,莫分彼我,彼我无殊。困鱼止泺,病鸟栖芦。逡巡不进泥中履,争得先生一卷书。」
上篇:洞山辩禅师 | 下篇:西蜀銮禅师 |
(术语)禅林之语。一寺之首座代住持秉拂子上法座开示大众者也。凡前堂首座,后堂首座,东藏主,书记,称秉拂之五头...
灯明
无散乱转变
平等受用
黄檗宗
都史夜摩
四镇
涅槃是不共法
鸯俱舍
巡板
一识
住不动阿罗汉
【大藏经】信心铭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往生咒)
笑看得失,淡观荣辱

往生西方全凭信愿持名不失正念

今天去造业,是外境错还是内心错
受持五戒的意义与功德

以戒为师的底线是什么
邪念一动,就是罪业
圣严法师:时时心有法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