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智中之智,无过于此之智也。大日经五曰:解秘中最秘,真言智大心,今为汝宣说。疏十七曰:真言智者,谓智中...(杂语)一会之大众也。大法鼓经上曰:今此会众如栴檀林,清净纯一。...【五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p0291 成唯识论四卷二十页云:此中有义,五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如集论说:惛...梵语 pravrājana 或 nā?ana,巴利语 pabbājana 或 nāsana。又作灭摈、驱摈、摈罚、驱出、驱遣、摈治驱遣、摈。...【随惑】 又称枝末惑,与本惑相对而言。亦称随烦恼,《成唯识论》谓随烦恼指六种根本烦恼外之二十种随烦恼,又分为...(术语)三量有二种:一、因明之三量:即现,比,圣教,之三也。二、就心心所量知所缘之境,而立三量之不同:一、现...(术语)又曰浅腊。腊数多者,曰上腊。少者云下腊(腊当作蜡)。...(术语)新作社得迦。十二部经之一。译曰本生经。佛说自身之过去经历事。...凡六十五卷。民国喻谦等编。此系续赞宁等之宋高僧传而作,集录北宋至民国初年凡九百余年间之高僧事迹。全书计分十篇...(人名)宋安国惠法师弟子,名了然,虎溪其号。居白莲,绍兴辛酉寂。赐号知漏。着宗圆记五卷,十不二门枢要二卷,虎...“提衣”之对称。禅林住持入院时,披搭由开山所传之袈裟,称为提衣;若收回袈裟,即称敛衣。如净录卷上(大四八·一...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观经玄义分卷第一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印光大师校印本)...
四面佛并非佛教的佛 泰国是个佛教国家,从古至今泰国人所信仰崇拜的宗教大多是佛教,当今约95%的泰国人是佛教徒。但...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功,要做到完全没有杂念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了杂念可以调伏,不...
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叫极乐?就在于无有众苦但受极乐。极乐就是超越了现象界,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那种法性的乐...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善根坚固,观慧增长,虽未如实证入实相妙理,而能安...佛陀在袛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吵起架来,并且举出十点,嘲骂那些正直的比丘。佛陀知道此事后,便召集六群比丘来开...
作为修行人应当知道十二因缘法缘起法的真理。我们生命的轮回,流转门是什么现象?烦恼是怎么产生的?这就必须要了解...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我们阎浮提众生对净土法门产生信心的一个心路历程,他的比喻有...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悉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正因,而由念佛功夫的浅深、断惑的程度决定往生极乐世界的境界,...
胜因咸静禅师
【五灯会元】
楚州胜因戏鱼咸静禅师,本郡高氏子。上堂:「游遍天下,当知寸步不曾移。历尽门庭,家家灶底少烟不得。所以肩筇峭履,乘兴而行。掣钓沈丝,任性而住。不为故乡田地好,因缘熟处便为家。今日信手拈来,从前几曾计较。不离旧时科段,一回举著一回新。明眼底,瞥地便回。未悟者,识取面目。且道如何是本来面目?」良久曰:「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声下界闻。」以拂子击禅床,下座。上堂,举:「世尊在摩竭陀国为众说法,是时将欲白夏,乃谓阿难曰:‘诸大弟子,人天四众,我常说法,不生敬仰。我今入因沙臼室中,坐夏九旬。忽有人来问法之时,汝代为我说: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言讫掩室而坐。」师召众曰:「释迦老子初成佛道之时,大都事不获已,才方成个保社,便生退倦之心。胜因当时若见,将钉钉却室门,教他一生无出身之路,免得后代儿孙递相仿学。不见道,若不传法度众生,是不名为报恩者。」击拂子,下座。后晦处涟漪之天宁,示微疾,书偈曰:「弄罢影戏,七十一载。更问如何,回来别赛。」置笔而逝。
上篇:岳山祖庵主 | 下篇:龙牙宗密禅师 |
依诸条件之不同,戒律可二分为如下十一种。(一)性戒与遮戒。前者戒性罪,后者戒遮罪。以之产生种种异名,称旧戒与新...
真言智
会众
五随烦恼遍与一切染心相应
摈出
随惑
三量
下腊
阇陀伽
新续高僧传四集
虎溪
敛衣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观无量寿佛经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泰国「四面佛」其实不是「佛」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极乐世界何故名为极乐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恶语之害

十二因缘法

水火二河白道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