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七界】 七界又称七心界、七识界。即十八界中,于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外,再加上六根的意根。于十二处中...(堂塔)Śarīra-stūpa,安置佛舍利之宝塔也。金刚童子轨曰:此童子真言对舍利塔前念诵,余所不应念诵,作法不成...前言三业,兹明须净。盖业为系缚,系缚是苦。欲离苦本,当离系缚。离系缚者,谓离所依。所作即业,故当息业。业息系...形容超越情识之境界。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石门慧彻章(大五一·三九六上):“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解接...如意轮,梵名 Cintāmanicakra。为六观音之一。全称如意轮观世音菩萨。又作如意轮菩萨、如意轮王菩萨。此菩萨持如意...(喻)佛在大众之中演说佛法,心中毫无怖畏,有如师子作吼。...(术语)印相者,标示法界之性德,而非伪者,故云契。契者契约。不改之义也。即身成佛义曰:手作印契,口诵真言,心...谓佛道之幽远难行,非具难忍能忍、难行能行之气魄,则难以成就。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大九·三五下):“云何能得无上...(一)梵语 ?ramana(沙门那、沙门)之古译。为僧侣自谦之词。又作贫道、乏道。与“拙僧”同义。僧侣以断邪道,勤修八...(术语)福为福德,道为道观。即福智之二庄严也。释门归敬仪中曰:福道交加。...(一)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出家、在家之男女。(参阅“四众”1763) (二)指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hē)...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第九品《称佛名号品》,我略说一下这一品的题目。前面我们分析了六道,也分析了地狱,除了赞叹地藏王菩萨的功德,多...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离修持,所谓:即生活即修持。修...念佛法门有佛力的加持,还能够令我们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不至于遭受种种的魔障。 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不修行可能还正...
1. 首先自然是精神会变好 睁开眼的那一刻,清醒的一天又来了。坚持早起必然会早睡,11点睡到6点跟1点睡到8点,感觉...一休禅师在比叡山乡下时,有一天看到一群群的信徒都朝山上走去,原来比叡山上的寺院在晒藏经。传说晒藏经的时候,如...
以呼吸照顾愤怒 当愤怒、嫉妒与绝望的能量生起时,我们应懂得如何处理它,否则就会被这些情绪淹没,而受到极大的痛...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我们在轮回中不知道漂泊了多久,今生值遇佛法,犹如盲龟遇到浮木一样难得。 世间人讲,万事开...子午岭沿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之间的边际徐徐东进,南折而行,忽然一个拐弯,遂耸成了玉华山。川流不息,冲出四个峡涧...
宝相元禅师
【五灯会元】
台州宝相元禅师,僧问:「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如何是此经?」师曰:「长时诵不停,非义亦非声。」曰:「如何受持?」师曰:「若欲受持者,应须用眼听。」
上篇:白藻清俨禅师 | 下篇:永丰慧日庵主 |
(名数)是真言所立三大中之相大也。为大,三法,羯之四种曼荼罗。此四相圆融相即事相谓之四曼相即。又曰四曼不离。...
七界
舍利塔
净三业
无根树
如意轮观音
师子吼
印契
悬旷
贫僧
福道
四辈
【大藏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无量劫造的罪很多,有没有销罪方便法

佛教的十九种修持法门
大安法师:念佛法门能够令我们离开魔障

早起的人,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一休晒经
穿越情绪的风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