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指我国五位净土传灯之祖师。即: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少康。我国夙有净土五祖之说。若于昙鸾前加菩提流支,则为...(术语)又作克证。言必能证得果也。菩提心论曰:勤修本法,克证其果。克,又作克。华严经音义上曰:克证。尔雅曰:...(杂语)凡夫愚痴之人也。大日经疏二十曰:以不知心实相故而生妄执,名为凡愚,若了知者即名诸佛也。...(术语)为一切烦恼起因之根本烦恼也。...【无漏法】 p1050 俱舍论一卷三页云:无漏云何?谓道圣谛,及三无为。何等为三?虚空二灭。二灭者何?择、非择灭。...梵语 prāsāda,巴利语 pāsāda。指供作讲经说法之建筑。于印度,佛陀在世时已设有讲堂,如增一阿含经卷五十载,...(术语)如言来世,未来之生报也。...沙汰,即淘汰、整顿之意。指强令部分僧尼还俗。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为控制僧尼人数,曾多次沙汰僧尼。梁高僧传卷五僧...三国时期佛经翻译家。一名越,字恭明。月氏族后裔,其祖先于东汉灵帝时入籍中国。他自幼学习中外典籍,精通六种语言...唯一真实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诸佛平等的法身,从本以来,不生不灭,非有非空,离名离相,无内无外,唯一真实,...(术语)言诸法之实相,终归趣于空也。空者非灰断之空,乃中道第一义空,空亦空绝对之空,谓之第一义空。空亦空则此...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这篇普遍答复信众的信函,语言虽然拙朴,意义都是依据佛经而说。如果肯依这样真修实行,就能得到无穷利益。 下面我...舍卫城中,有一大臣名为须达,因乐善好施,常帮助孤苦无依的人,所以城中人民皆尊称他为给孤独长者。长者见佛闻法后...
烦恼浊,称为五钝使,就是它比知见上要迟钝一点,但也是驱使我们到六道轮回的要素。这里就是贪、瞋、痴、慢、疑。贪...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香、味、触,所引发的我们的欲望,它的这种过失忧患是非常巨大...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乐道,第二个是解脱道,第三个是菩提道...问: 藏传净土法门,特别强调往生事因,明观福田 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愿回向。其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不知法师如...
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
有一些修行者被障碍在法执上,以至生生世世不能解脱。法执的表现一般都是执着乃至停留在对经论的研究上,整天钻在经...
洞山至干禅师
【五灯会元】
瑞州洞山至干禅师,上堂:「洞山不会谈禅,不会说道,只是饥来吃饭,困来打睡。你诸人必然别有长处,试出来尽力道一句看。有么,有么?」良久曰:「睦州道底。」
上篇:报慈进英禅师 | 下篇:宝华普鉴禅师 |
兴都库什山中之古王国,位于今阿富汗境内。梵衍那,梵名 Bāmiyan,又作范阳、望衍、帆衍,现今多称巴米安(Bamian...
净土五祖
克证
凡愚
遍行惑
无漏法
讲堂
来生
沙汰僧尼
支谦
一真法界
终归于空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一函遍复讲记
福田殊胜的祗树给孤独园

对治烦恼的好方法——信愿念佛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大安法师:八万四千法门只须净土一法就可以吗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