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对,障碍、拘碍之义。指六识及与其相应之心所被所缘之境所拘碍,于他不得生起。乃三有对之一。盖六识与心所仅能于自...大是四大,阴是五阴,界是十八界,入是十二入。...(杂名)犹言佛会,谓聚佛教徒以讲法也。南史梁昭明太子统传曰:太子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指海龙之子。据海龙王经卷四金翅鸟品载,海龙之子,常为金翅鸟所食,龙王祈请于佛陀,佛即脱卸身着之皂衣,分与诸龙...【诸漏永尽】 p1349 瑜伽八十八卷十五页云:复次依菩提分,择诸行故;于二时中,由四种相,如实遍知萨迦耶见。卽于...【无】 p1039 瑜伽九十七卷十一页云:从其前际,于现法中,有死灭苦;说名为无。...又作镜曼荼罗。密教行者于本尊之心上观想圆明之月轮所成之曼荼罗,或于行者自己圆明之心月轮中观想种子、印契、形像...南朝梁武帝时东宫舍人。生卒年不详。因中书范缜不信鬼神、因果,作神灭论,谓形体、精神一体,形体灭,精神亦灭。思...(杂语)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曰:慧琳者,秦郡人。姓刘氏,少出家,住冶城寺。尝着均善论,其词曰:有白学先生,以为...(术语)律之罚法有谓为灭摈者。行灭摈之作法曰灭羯磨。...(Kalanos)梵名 Kalyāna。乃西元前四世纪中叶侨居印度,归依佛教之希腊人。侨居印度之希腊人,为求道而归依佛门出...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普门品(日诵式版本)...任何人都期望自己的世界越来越广大。管理者因为不但要管理好自己,还得带领团队去实现更大更好的目标,尤其需要如此...
陈性良,字锡周,是印光法师的在家弟子,与印光法师因缘甚深,多有书信往来。(参见文钞《与陈锡周居士书》) 其夫...问: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净界法师答: 杀盗淫妄每一条戒你的烦恼都有三种的情况,第一个依止贪,第二个依止嗔,第...
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故得吉祥而逝,面色转胜于前。...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们应该培养广行布施的好品德,帮助衣食不济的亲眷;要检点自...
2014年3月18日,《禅文化》采编一行参访了净土祖庭庐山东林寺,并对东林寺方丈大安大和尚进行了专访。大和尚就当前...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来成就如是功德,其身云何?当有病苦、无常破坏?我从今日,常当思惟:如来之身,是常法身...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觉得受辱,...
签判刘经臣居士
【五灯会元】
签判刘经臣居士,字兴朝。少以逸才登仕版,于佛法未之信。年三十二,会东林照觉总禅师与语,启迪之,乃敬服,因醉心祖道。既而抵京师,谒慧林冲禅师,于僧问雪窦:「如何是诸佛本源?」答曰:「千峰寒色」,语下有省。岁余官雒幕,就参韶山杲禅师,将去任,辞韶山。山嘱曰:「公如此用心,何愁不悟?尔后或有非常境界,无量欢喜,宜急收拾。若收拾得去,便成法器。若收拾不得,则有不宁之疾,成失心之患矣。」未几复至京师,趋智海依正觉逸禅师,请问因缘,海曰:「古人道,平常心是道。你十二时中放光动地,不自觉知。向外驰求,转疏转远。」公益疑不解。一夕入室,海举传灯所载香至国王问波罗提尊者「何者是佛」,尊者曰「见性是佛」之语问之。公不能对。疑甚,遂归就寝,熟睡至五鼓,觉来方追念问,见种种异相,表里通彻,六根震动,天地回旋,如云开月现,喜不自胜。忽忆韶山临别所嘱之言,姑抑之。逗明趋智海,悉以所得告,海为证据,且曰:「更须用得始得。」公曰:「莫要践履否?」海厉声曰:「这个是甚么事,却说践履?」公默契,乃作发明心地颂八首,及著明道谕儒篇以警世。词曰:「明道在乎见性。余之所悟者,见性而已。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杨子曰:‘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有见于此,则能明乎道矣。当知道不远人,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未尝须臾离也。唯其迷己逐物,故终身由之而不知。佛曰大觉,儒曰先觉,盖觉此耳。昔人有言曰,今古应无坠,分明在目前。又曰,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睹。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又曰,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倒镇相随,语默同居止。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此佛者之语道为最亲者。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瞻之在前也,忽焉在后也。取之左右逢其原也。此儒者之语道最迩者。奈何此道唯可心传,不立文字。故世尊拈花而妙心传于迦叶,达磨面壁而宗旨付于神光。六叶既敷,千花竞秀。分宗列派,各有门庭。故或瞬目扬眉,擎拳举指。或行棒行喝,竖拂拈槌。或持义张弓,辊毬舞笏。或拽石般土,打鼓吹毛。或一默一言,一吁一笑。乃至种种方便,皆是亲切为人。然只为太亲,故人多罔措。瞥然见者,不隔丝毫。其或沉吟,迢迢万里。欲明道者,宜无忽焉。祖祖相传,至今不绝。真得吾儒所谓忿而不发,开而弗违者矣。余之有得,实在此门。反思吾儒,自有其道。良哉孔子之言!默而识之,一以贯之,故目击而道存,指掌而意喻。凡若此者,皆合宗门之妙旨,得教外之真机。然而孔子之道,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孟子既没,不得其传,而所以传于世者,特文字耳。故余之学,必求自得而后已。幸余一夕开悟,凡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之所思,口之所谈,手足之所运动,无非妙者,得之既久,日益见前。每以与人,人不能受。然后知其妙道果不可以文字传也。呜呼!是道也,有其人则传,无其人则绝。余既得之矣,谁其似之乎?终余之身而有其人邪?无其人邪?所不可得而知也。故为记颂歌语,以流播其事,而又著此篇,以谕吾徒云。」
上篇:大中德隆禅师 | 下篇:清献赵抃居士 |
【三种有对】 p0180 俱舍论二卷一页云:唯色蕴摄十界有对。对是碍义。此复三种。障碍、境界、所缘、异故。障碍有对...
所缘有对
大阴界入
法集
龙子
诸漏永尽
无
圆镜曼荼罗
曹思文
白学黑学
灭羯磨
卡拉诺斯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管理者如何带领团队达到更好目标

【推荐】全家人往生西方,成为真正的净土眷属
贪嗔痴哪一个最重

印祖举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验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净土文化对建设「幸福感」有什么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