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为古代建筑之形式,佛教之塔寺亦采用之。建筑物有上下两重出檐者,称为重檐、双檐。仅有一重者,即称为单檐。 p491...(明王)Ucchusma,又作乌枢沙摩,乌刍涩摩,乌刍瑟摩,乌枢瑟摩。乌素沙摩。明王名。译曰不净洁,秽迹,火头等。有...(衣服)又云大衣。二十五条之郁多罗僧衣也。法华文句十四曰:言上衣者即大衣也。...(术语)一切之有为法不必分析坏灭事体而使为空,其事体本为空无也。盖因缘生之法,如梦如幻,无实性也。观如此当体...【清净戒】 p0959 瑜伽四十二巻三页云:云何菩萨清净戒?当知此戒、略有十种。一者、初善受戒。唯为沙门三菩提故。...梵名 Dhanikā。佛之弟子。又作檀腻迦、但尼迦、达腻迦、陀尼迦。檀尼迦原为陶师子,善于和泥作屋;因其欺骗守材者...(术语)有比丘与众比丘在同一界而自乖离,不同法事,曰别众。别众者,突吉罗罪也。行事钞上一曰:别众,谓同一界住...(行事)谓人死后七七日之斋会也。...梵名 Ksānti-vādi-rsi,巴利名 Khanti-vādi-tāpasa。又作羼提波梨(梵 Ksānti-pāla)、羼提和(梵 Ksānti...Dunwu 佛教教义。佛教关于证悟成佛的步骤和方法。与渐悟相对,指无须长期按次第修习,一旦把握住佛教真理,即可...(术语)观察心性如何,谓之观心。心为万法之主,无一事漏于心者,故观察心,即观察一切也。因而凡究事观理,尽称为...无量义经...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这一次的灾难,我们就不禁要问,地震到底是什么因果?海啸是什么因果?为什么会死这么多人?这里面难道没有一个是冤...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求获八法,是为了众生,为了利他;看似自利,实为利他。世尊说...
[坏诸欲堑],这也是一个比喻。堑就是护城河啊,它很深也很广。这就表明我们众生的爱欲之深啊,就像护城河那样的深...
为什么这些五逆十恶的人,十声乃至一声佛号就能往生?念佛没有几声很少啊,这个很难相信了。有的居士常常提问题,说...
我看打七呀,四个七都快打下来了。还有些师父,总是话头不得力,功夫没有入手处。为什么呢?心死不下去。再说呀,话...如何寻求合适的人才是一门大学问。刚开始时,谁都不知道人才在哪里,我们可以针对工作的性质与内容需求开出条件,列...
自己要想到:往生西方太重要了。一旦选定这条道路,就应当一股劲往这上面使。专修的,当然一心阿弥陀佛,修什么都归...问: 如果由于医院检查出了胎儿有畸形,因而犯了堕胎的重罪,丈夫和妻子会有恶报吗?念《地藏经》能化解重罪吗?念...
承天传宗禅师
【五灯会元】
泉州承天传宗禅师,僧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师曰:「承天今日高竖降旗。」僧便喝。师曰:「临济儿孙。」僧又喝,师便打。问:「如何是般若体?」师曰:「云笼碧峤。」曰:「如何是般若用?」师曰:「月在清池。」
上篇:称心省倧禅师 | 下篇:南明日慎禅师 |
(1514~1588)明代曹洞宗僧。建昌(江西)人。号蕴空,世称蕴空常忠禅师。出家前,尝讲姚江王阳明致良知之学,一日...
单檐
乌刍沙摩
上衣
当体即空
清净戒
檀尼迦
别众
斋七
忍辱仙
顿悟
观心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火灾、水灾、地震、海啸的因果
菩萨度众生的「八所以」

这些病都来自于身见

五逆十恶也能感应道交

功夫上去了,气脉就通了
如何留住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