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二巻三页云:云何菩萨清净戒?当知此戒、略有十种。一者、初善受戒。唯为沙门三菩提故。非为命故。二者、不太沉戒。于违犯时,远离微薄生悔愧故。及不太举戒。远离非处生悔愧故。三者、离懈怠戒。于睡眠乐、倚乐、卧乐、不耽着故。昼夜勤修诸善品故。四者、离诸放逸所摄受戒。修习如前所说五支不放逸故。五者、正愿戒。远离利养恭敬贪故。不愿生天,而自要期、修梵行故。六者、轨则具足所摄受戒。于诸威仪所作众事、善品加行,妙善圆满。如法身语、正现行故。七者、净命具足所摄受戒。离矫诈等、一切邪命过失法故。八者、离二边戒。远离受用欲乐自苦二边法故。九者、永出离戒。远离一切外道见故。十者、于先所受无损失戒。于先所受菩萨净戒,无缺减故。无破坏故。如是十种、是名菩萨清净戒。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佛的十八种功德法,惟佛独有,不与三乘共有,故云不共。...(术语)涅槃之妙乐也。起信论曰:离一切苦,得究竟乐。...【戒波罗蜜】 意指行为、习惯、性格、道德、虔敬。为三学之一,六波罗蜜之一,十波罗蜜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复次诸法不生,何以故? 先有则不生 先无亦不生 有无亦不生 谁当有生者 若果因中先有,则不应生,...(一)为佛救度众生而说之三次法会,过去诸佛如毗婆尸如来、尸弃如来、毗舍婆如来、拘楼孙如来、拘那含如来、迦叶如来...【和顺】 p0797 集异门论二卷六页云:和顺云何?答:若有乐作可喜乐语,可爱味语,容貌熙怡,远离频蹙,先言慰...【钵多罗】 此云应器。发轸云:应法之器也,谓体色量三,皆须应法。体者,大要有二:泥及铁也;色者,熏作黑赤...指东晋僧道生(355~434)。因道生发表顿悟成佛说,引起佛教界长期之论诤。其后,产生大顿悟义与小顿悟义之别,对后...戒本疏·四波罗夷法:“法所受用者,谓纸素竹木上书经像,或箱函器幞,曾经盛贮,克定永施,不许改转。此则一定,敬...《大明高僧传》,简称《明高僧传》,八卷(清藏作六卷),明代释如惺撰。如惺号幻为,为天台宗真清的弟子,复从千松得...子题:四羯磨人、三举人 济缘记·释集法篇:“七治,即四羯磨及三举也。”(业疏记卷六·二五·二○) 羯磨随讲别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可不悲哉。知死生之可悲,当求所以了生死之法,则可悲者,转为可乐也。若不求了生死之法,徒生...
彻悟禅师是净土宗十二祖,大师早年参禅得悟,归心净土后,便专志开示念佛宗旨及真实践行。《彻悟禅师语录》篇篇鞭辟...
第三段就正式讲到他破妄显真,看到药的总相。看第三段,即味开悟。 承事如来,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离身...各位师父、各位居士: 我于四月二十六日由重庆到蓬溪,因为蓬溪白塔寺修成以后,新建了座观音阁,千手观音菩萨圣像...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 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君子和小人,是中国人说不尽的话题。小人...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佛在这里非常恳切、非常悲悯地...
《集颂》:诽谤大乘菩萨藏,背舍佛说深广法。说像似法乱正教,以自爱乐令他转。 菩萨藏就是指大乘,深广法也是指大...
清净戒
【法相辞典】
【清净戒】 p0959
上篇:清净行 | 下篇:清净爱语 |
为禅宗四家祖师之法语集,有三派系统:(一)凡六卷。又称马祖百丈黄檗临济四家录、马祖四家录。编者不详。收于卍续藏...
不共佛法
究竟乐
戒波罗蜜
观有果无果门
三会
和顺
钵多罗
大顿悟师
法受用物
大明高僧传
七治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三途一报百千劫,复生人天了无期

【推荐】净土宗修持的八大要领

药王药上菩萨因尝药而开悟
惟贤长老:净土教的殊胜和修法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

地藏菩萨最初是怎么发心的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