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事)谓人死后七七日之斋会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大乘,梵语 mahā-yāna,意指大的交通工具。不以个人之觉悟(如小乘行者)为满足,而以救度众生为目的,一如巨大之...【五种故思造业】 p0274 杂集论七卷十三页云:如经言:故思造业。云何名为故思造业?略有五种。谓他所教敕故思造业...(名数)又作八惟务。八背舍也。八背舍复作八解脱。为八种之禅定,以此禅定思惟色心之空无,谓为惟无。勤行思惟,谓...梵语 trayo rā?ayah,巴利语 tayo rāsī。略称三聚、三际。“聚”即聚类、聚集之意。此系从求正果之修行立场所...(杂名)或单曰化主。单曰街坊。劝化市廛街坊,索施物为大众之供料者。敕修清规曰:化主凡安众处,常住租入有限,必...谓若未断恶不善法。未修善法。彼于断修。无爱无胜爱。有引颈悕望。若有已断恶不善法已修善法。彼于断修。有爱有胜爱...(术语)律中之罚名。译曰别住。犯戒者与别房使之独住,不与僧共同住也。羯磨疏四下曰:波利婆娑,此名别住。别与下...(杂名)Pūrvaśaila,伽蓝名。译曰东山。见西域记十。...又作槵子、木槵子、无患子。恐系学名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之落叶亚乔木,高达丈余,初夏之际,开黄色小花,其...云何建立行蕴?谓六思身,眼触所生思,乃至意触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诸善,思作杂染,思作分位差别,又即此思除受及...禅林用语。为法兄之意。又为同道中之泛称。禅林象器笺卷五称呼门下:“受业于师,先于己者,唤之为法兄。”[祖堂集...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
念佛的人,他平常心中有一个归依境,他能够信、愿、持名,心中有佛,有佛本愿的摄受,所以在临终的时候,佛陀以净光...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告诉我们,修行不是苦的。在《未曾有因缘经》中,释迦牟尼佛曾明确地指出,这个世界的因果原则,是...一、一个人之寿命长短及其价值,并非以活了多少岁月来算,而是以他利益众生之广度及深度来衡量。就以各位助念团的菩...
汝书说得很热闹好听,急宜自抑。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汝把发愿之话,当做平日实行之事,那一样做得到。发愿系所...
实则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报尽,故舍此身躯,复受别种身躯耳。不知佛法者,直是无法可设,只可任彼...这随喜是很重要。菩萨为什么要有随喜的心呢?因为我们的生命有限,我们所修的法门,只是无量善法当中的其中一小块,...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介绍的)的祖师爷要穿越到北宋时期。当时有一对夫妻,一般的老百姓在佛前虔诚的祈...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可以往生?看到法师念佛时很享受,可是弟子怎么觉得安住在佛...
斋七
【佛学大辞典】
上篇:斋 | 下篇:斋七幡子 |
梵语 ghanaika-sāra。指唯一坚实之妙理。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卷上(大二○·八○九下):“...
大乘佛教
五种故思造业
八惟无
三定聚
街坊化主
云何爱断爱修
波利婆沙
弗婆势罗
木患子
六思身
师兄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推荐】他的生命中多了佛的力量在里面
修行不是苦的
为亡者助念的功德利益

凡做不到的事,决不肯说

生死是幻相,要用信愿念佛来了断
随喜是修福德资粮

北宋高僧四明知礼法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