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系就认识之主观,与被认识之客观(对象)之关系而言。佛教中,称主观为“识”,客观为“境”。以说明两者相接的关系...礼拜诸佛。拜佛的意义有三: 一、向佛致最敬意; 二、表有希贤希圣之心; 三、拜自心本具之佛。 拜佛的...(经名)具名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一卷,失译。天尊为佛之尊号,是汇集教训的譬喻者。百譬喻经之类,冠以阿育王三字者...禅林用语。谓大地无论如何破裂,人类皆无可奈何;引申为人类对于真如实际之实态,亦无可奈何,此即指超越知觉分别之...【独觉不说法】 p1384 如独觉中说。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八十卷十五页云:问:若独觉,亦得无碍解者;何故不能为他...【二种思惟】 p0025 瑜伽二十五卷八页云:如是思惟复有二种。一者、以算数行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二者、以...古代印度外道十六宗之一。又称计常论、伊师迦外道(梵 īsīkā)。主张我及世间一切有为、无为诸法,皆是常住不变...【可退不可退】 p0524 大毗婆沙论六十二卷一页云:问:何等人可退,何等人不可退耶?答:有人信他,随他意欲,而入...(术语)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为住。住生功德名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于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名数)一韦纽天外道,以韦纽天为万物之生因者。二摩醯首罗天外道。以摩醯首罗天为万物之生因者。三迦毗罗仙外道,...(术语)有一类大心之众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为顿悟。初得小果,后回入大乘,而至佛果,此为渐悟。又自...(印光大师校印本)...(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鲁尼兹小心翼翼地驾车赶往医院,看望因高烧住院的儿子...参禅的目的就是要开悟,但开悟有什么好处呢?佛教认为,一个开悟的人,任何事情他都放得下,再大的灾难也不怕,滚滚...
我们平常当然理观不碍事修,理事圆融,你该拜忏还拜忏,该调伏粗重烦恼还调伏,但是你永远要知道,你心是住在一个无...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弥陀更念谁...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圆满了。为了便于大家讨论,今天提前总结一下。 通过几天的念佛,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对于...自序 法鼓山推动「建设人间净土」的社会运动,是以心灵环保为主轴,以安心、安身、安家、安业的四安为行动;又以提...
我有一个搞学术的朋友,他谈到中国人好像缺少原罪意识,不像西方国家的人有原罪意识,所以,我也在跟他讨论这个问题...
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
育王常坦禅师
【五灯会元】
明州育王常坦禅师,僧问:「如何是有中有?」师曰:「金河峰上。」曰:「如何是无中无?」师曰:「般若堂前。」上堂:「千花竞发,百鸟啼春,是向上句。诸佛出世,知识兴慈,是向下句。作么生是不涉二途句?若识得,顶门上出气。若识不得,土牛耕石田。」击禅床,下座。
上篇:上方齐岳禅师 | 下篇:金山瑞新禅师 |
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
认识
拜佛
阿育王譬喻经
大地没人缝
独觉不说法
二种思惟
诸法皆常宗
可退不可退
十住
二天三仙
顿悟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善意可贵,不要伤了好人的心
修行如弹琴

为什么人越到晚年越要收心安住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昌臻法师《正助双修与理事双修》
圣严法师《平安的人间》

念念向内去找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