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乞行处苦】 p0227 瑜伽四十二卷十页云:乞行处苦者:当知此苦,略有七种。一者、自誓毁形。剃须发等,弃舍世俗诸...据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载,退失菩提心之法有五,即:(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异类)好土功,好战斗等,总为无事平稳之害者。...指天台宗修禅观、去魔障所用之内外三种方法。全称内外三术。谓行者于修毕第八观“知次位”时,每易为内部之逆缘(强...济缘记释云:“今解,初科,正明中,初决经文。如注所引未曾有经,或通诸经说灭之文。事但抑伏,理观能灭。但下,又...(名数)萨婆多宗所立。五停心,别相念住,总相念住,暖法,顶法,忍法,世第一法之七方便位为七贤。信行,法行(初...梵语 kāmāsrava,巴利语 kāmāsava。三漏之一。又作欲有漏。欲,指欲界之五欲境界;漏,为烦恼之异称。由欲而起...(术语)佛殿内僧之坐处,区画内外。内部为内阵。外面为外阵。...【五种作吉祥法】 p0275 瑜伽五十七卷十七页云:复次如世尊言:诸受欲者、略有五种作吉祥法。谓忍辱,柔和,观人而...【着贪】 p1253 法蕴足论八卷十三页云:云何着贪?于自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是名著贪。...又作围绕。包围环绕之意。即绕右旋而敬礼,一般多指右绕三匝。据贤愚因缘经卷九载,佛世时,须达长者不知礼拜供养佛...梵网经序 夫宗本湛然,理不可易,是以妙穷于玄原之境、万行起于深信之宅。是以天竺法师鸠摩罗什,诵持此品以为心首。...佛说雨宝陀罗尼经...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摩(mo)耶(ye) 南(nan)无(mo)僧(seng)伽...问: 做梦会被梦境所转,这种情况怎样克服?就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这句话,还想请师父开示一下? 仁清法师答: ...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佛往生法门是大乘圆顿之法。有人觉得念佛求往生是小乘自了汉的...某日,寺院要扩建殿堂,有一棵珍贵的银杏树需要移栽到别的地方。方丈命他的两个弟子去做这件事,办好后回来复命。两...
佛教在中国传播发展过程中,历代祖师根据丛林清规和各个丛林的生活实际编制了许多语言通俗、寓意深远的佛教警策格言...
法不孤起,起必有由。世间诸事,尚有因像,况无上佛法,岂无因缘耶?今明佛法因缘,有总、有别。总约一代时教,四十...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这幅著名的楹联,语出清末名将左宗棠,最先撰录于...
恩师上妙下湛老和尚,生于一九四四年四月九日,俗姓叶,名玉有,浙江丽水富岭人。师出生第二周,其生父在报喜途中不...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土善根的发露。皆前世宿命作佛道,若他方佛故,菩萨非凡人。宿...
般若启柔禅师
【五灯会元】
南岳般若寺启柔禅师,僧问:「西天以蜡人为验,此土如何?」师曰:「新罗人草鞋。」问:「如何是千圣同归底道理?」师曰:「未达苦空境,无人不叹嗟。」上堂,众闻板声集。师因示偈曰:「妙哉三下板,知识尽来参。既善分时节,吾今不再三。」便下座。
上篇:舜峰义韶禅师 | 下篇:妙胜臻禅师 |
(杂名)七女经曰:七女告帝释曰:愿与我辈愿,帝释许诺。一女曰:我愿欲得无根无枝无叶树。...
乞行处苦
五法退菩提
造作魔
三术
忏悔灭罪否
七贤七圣
欲漏
内阵
五种作吉祥法
着贪
围绕
【大藏经】梵网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大藏经】十小咒注音版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是何含义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走不回去的小和尚

九则佛门中常见的警策格言

如来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华开花落水流无声|纪念妙湛老法师往生一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