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名数)声闻缘觉二乘之同异也。...指限界、差别。又指有所差别之内容、范围、程度,或指具有程度差别之阶位、身分等。为佛教论书中之常用语汇;其不云...【世间常等不应记别】 p0515 俱舍论三十卷四页云:何缘不记世间常等?亦观问者阿世耶故。问者若执我为世间;我体都...位于日本大和奈良县北葛城郡当麻村二上山麓。又称二上山禅林寺。乃真言、净土两宗兼修之寺院。圣德太子之弟麻吕子王...(术语)又云真如随缘。法性有不变随缘二义,法性之体随染缘,而生流转之因果,随净缘而起还灭之因果,是曰法性随缘...【赊多】 秦言寂灭。大品赊字门,入诸法定不可得故。论曰:即知诸法寂灭相。妙乐云:此唱寂灭,是灭生之灭,非...【末伽】 或槃那,晋云道。法界次第云:道以能通为义,道有二种:一正道,实观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破僧罪】 p0936 大毗婆沙论一百十六卷三页云:问:僧破以何为自性?答:以不和合无覆无记不相应行为自性。是...谓释迦佛之出生和灭度,不是真的生灭,他法身的寿量,无量无边,但为了教化众生,非生现生,非灭现灭。...【习先施】 p1025 俱舍论十八卷十三页云:习先施者:谓习先人父祖家法而行惠施。 二解 集异门论十八卷二页云:云何...(名数)一微细之生灭,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为变易。变易是死名为变易。此通于凡圣。二无漏业所得之法身,神化无碍...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
过去,佛住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时,为所有的天人等四辈说法。当时有一年少比丘,为人顽固愚痴、质直粗野,对法不甚了解...
惠施曾做过梁惠王的宰相,博学善辩,是名家的代表人物,曾与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掀起名辩的高潮。 可是,惠施在未任...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如果没有信,就会遇到许多问题。 比如,关于2012年,许多人因为受社会传言的影响,总是纠缠着...
《莫到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八,净处门。 什么叫净处呢?就是一个修学人,特别是修净土的人,你要...
【示沈元辉曰: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而外,未久必败。念既不真,不得自在,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好,看这一...佛教有一种「业」的观念,凡是我们的一举一动,不论经由语言、思考,或是身体所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行为,都称之为业...这个故事说的是悔悟,取自《杂譬喻经》。 古时候,有个国王得了一种怪病,他总是莫名其妙地出现头疼脑热的症状,而...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间人。皆当从佛得福。今佛度世去。诸世间人民。当复从谁得福...
永光真禅师
【五灯会元】
苏州永光院真禅师,上堂:「言锋若差,乡关万里。直须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非常之旨,人焉廋哉?」问:「道无横径,立者皆危。如何得不被横径所侵去?」师以杖拄僧口,僧曰:「此犹是横径。」师曰:「合取口。」问:「如何是常在底人?」师曰:「来往不易。」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铁山夜锁千家月,金乌常照不当门。」
上篇:杭州佛日禅师 | 下篇:归宗澹权禅师 |
【劫初有情】 p0705 瑜伽二卷十三页云:如是器世间成已有诸有情、从极净光天众同分没,来生此中。余如前说。此...
六同十异
分齐
世间常等不应记别
当麻寺
法性随缘
赊多
末伽
破僧罪
非生非灭
习先施
三种变易生死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欲爱的根源来自于这念心

别在等待中留下遗憾
信是修学佛法的基础

远离挠乱道业的魔处,则往生净土指日可待

祸福吉凶,汝自作怪
圣严法师:不要自己障碍自己
最不称职的御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