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翻译名义集 > 正文
(术语)自作善恶之业而自受苦乐之果也。正法念经七,狱卒呵责罪人说偈曰:非异人作恶,非人受苦报,自业自得果,众...指三论玄义中所载之对偏中、尽偏中、绝待中、成假中四种中道。(一)对偏中,对于大小学人断常之偏病而说中道,称为对...凡十卷。撰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为梵语辞典,简略解释汉译佛典及中国著述诸书中出现之梵语意义。共分七十...指经典。以梵文经典多刻于贝多罗树之树皮或树叶上,故经典称为树经。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拂石年穷,树经无泯。”...亦名:不摄耳听法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不摄耳听法戒七十三。凡解不孤起,要藉说听。方能开晓心...(术语)Kośa,又作句舍。译曰藏,鞘,茧。包含摄持之义。玄应音义十七曰:俱舍,此译云藏,则库藏之总名也。而体...凡三卷。唐代道宣撰。又称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四分含注戒本。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册。系依广律对四分律戒本加以注解,...(术语)Kumāra-bhūta,又作鸠摩罗浮地,鸠摩罗浮多地。译曰童子地、童真地、童相地等。通为菩萨地之总称,别称初...【一切种精进】 p0007 瑜伽四十二卷十八页云:云何菩萨一切种精进?谓此精进,六种、七种,总十三种。云何菩萨...(术语)巴Khuddakāgama,五阿含之一。为四阿含外之一切杂经。善见律毗婆沙一曰:除四阿鋡余一切佛法,悉名屈陀迦...(人名)或云檀贰迦,或云但尼迦,或云达腻迦,或云陀尼迦。善见律云:檀尼迦是名,此比丘是瓦作家子。善见和泥作屋...维摩诘所说经...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以蕴为观察对象 所谓认识生命的状况,说到底就是认识蕴,认识自身这一堆的色、受、想、行、识内容到底是什么状况,...佛教对于世间万象,都有深入的观察,了知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间上任何...佛陀在舍卫国给孤独园时,城中有一商主带领五百位商人一起入海采宝。中途因商船破损,商人们只好赶紧返航,并且祈求...经文: 昔有一人,形容端正,智慧具足,复多钱财。举世人间,无不称叹。时有愚人,见其如此,便言我兄。所以尔者,...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但是在忏悔心生起之后、愿心发起之时,未发生的果报也...我们一般最难分辨的是附佛法外道。就是依附在佛法里,但说的是外道的道理,表面像佛教,实际上是外道。他身穿如来袈...近两年来,新加坡居士林在佛菩萨圣诞日到来之前总会在《联合早报》等报章媒体上刊登广告,提醒大家以护生代替放生,...末法时期持戒的障缘极多,知见是最主要的问题,以下重点谈一谈现代人在戒律方面常常犯的一些邪见。 一者,易位用法...
末伽
【翻译名义集】
【末伽】或槃那,晋云道。法界次第云:道以能通为义,道有二种:一正道,实观三十七道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名为正道。二助道者,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皆是助道。此二相扶,能通涅槃,故名为道。此四华梵,出贤愚经。毗昙云:佛为四王,作圣语说四谛,二解二不解;又作毗陀语,一解一不解;又作梨车语说,四王俱解。故知四谛,名非一[既/木]。此四谛法,若以药病区拣,苦集是世间因果,此属于病;道灭是出世间因果,此当乎药。若以真俗甄别,则有三义:一者四谛俱真,如涅槃云:我昔与汝等,不见四真谛,是故久流转生死大苦海。二者四谛俱俗,止观云:灭尚非真,三谛焉是。三者一真三俗。胜鬘云:此四圣谛,三是无常,一是常。又云:是故苦谛集谛道谛,非第一义谛,非常、非依。一苦灭谛,离有相者,是常。又涅槃经明于四谛,凡有四种:一生灭四谛,二无生四谛,三无量四谛,四无作四谛。胜鬘经中亦明四种:一有作四谛,二有量四谛,三无作四谛,四无量四谛。但此二经诠次少异。荆溪问曰:何故立此四种四谛之殊?答:谛本无四,谛只是理。理尚无一,云何有四?故知依如来藏同体权实大悲愿力,随顺物机不获己而用之。机宜不同,致法差降。从一实理,开于权理,权实二理,能诠教殊,故有四种差别教起:三藏诠生灭,通教诠无生,别教诠无量,圆教诠无作。是故天台明四种四谛之法也。
上篇:尼楼陀 | 下篇:奢摩他 |
【烦恼寂静】 p1193 瑜伽五十卷二十一页云:云何烦恼寂静?谓阿罗汉苾刍、贪欲永断,瞋恚永断,愚痴永断,一切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