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净因蹒庵继成禅师,袁之宜春刘氏子。上堂,拈拄杖曰:「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看看富楼那穿过释迦老子鼻孔,释迦老子钻破虚空肚皮。且道山河大地在甚么处?」掷下拄杖,召大众曰:「虚空翻筋斗,向新罗国里去也。是你诸人,切忌认叶止啼,刻舟寻剑。」上堂:「茫茫尽是觅佛汉,举世难寻闲道人。棒喝交驰成药忌,了亡药忌未天真。」上堂:「昆仑奴著铁裤,打一棒行一步,争似火中钓鳖,日里藏冰,阴影间翻魍魉,虚空缚杀麻绳。」上堂:「狭路相逢且莫疑,电光石火已迟迟。若教直下三心彻,只在如今一饷时。到这里,直使问来答去,火迸星飞,互换主宾,照用得失。波翻岳立,玉转珠回,衲僧面前了无交涉。岂不见拈花鹫岭,独许饮光,问疾毗耶,谁当金粟?那知微笑已成途辙,纵使默然,未免风波。要须格外相逢,始解就中颖契。还会么?一曲寥寥动今古,洛阳三十六峰西。」
上堂:「举不顾,即差互。拟思量,何劫悟?大众,枯桑知天风,是顾不顾?海水知天寒,是思不思?且唤甚么作悟底道理?兔角杖头挑法界,龟毛拂子舞三台。」上堂:「鼻里音声耳里香,眼中咸淡舌玄黄。意能觉触身分别,冰室如春九夏凉。如斯见得,方知男子身中入定时,女子身中从定出。葵花随日转,犀纹玩月生。香枫化老人,螟蛉成蜾蠃。若也不知,苦哉!佛陀耶许你具只眼。」上堂:「一念心清净,佛居魔王殿。一念恶心生,魔王居佛殿。怀禅师曰:‘但恁么信去,唤作脚踏实地而行。终无别法,亦无别道理。’老僧恁么举了,只恐你诸人见兔放鹰刻舟求剑。何故?功德天、黑暗女,有智主人,二俱不受。」上堂,举汾阳拈拄杖示众曰:「三世诸佛在这里,为汝诸人无孔窍。遂走向山僧拄杖里去,强生节目。」师曰:「汾阳与么示徒,大似担雪填井,傍若无人。山僧今日为汝诸人出气。」拈起柱杖曰:「三世诸佛不敢强生节目,却从山僧拄杖里走出,向诸人道,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说是语已,翻筋斗向拘尸罗城里去也。」掷下拄杖曰:「若到诸方,分明举似。」
师同圆悟、法真、慈受并十大法师、禅讲千僧,赴太尉陈公良弼府斋。时徽宗皇帝私幸观之,太师鲁国公亦与焉。有善华严者,乃贤首宗之义虎也。对众问诸禅曰:「吾佛设教,自小乘至于圆顿,扫除空有,独证真常。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尝闻禅宗一喝,能转凡成圣,则与诸经论似相违背,今一喝若能入吾宗五教,是为正说;若不能入,是为邪说。」诸禅视师,师曰:「如法师所问,不足三大禅师之酬。净因小长老可以使法师无惑也。」师召善,善应诺。师曰:「法师所谓愚法小乘教者,乃有义也。大乘始教者,乃空义也。大乘终教者,乃不有不空义也。大乘顿教者,乃即有即空义也。一乘圆教者,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或作空而不有,有而不空。﹞义也。如我一喝,非唯能入五教,至于工巧技艺,诸子百家,悉皆能入。」师震声喝一喝,问善曰:「闻么?」曰:「闻。」师曰:「汝既闻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须臾,又问善曰:「闻么?」曰:「不闻。」师曰:「汝既不闻,适来一喝是无。能入始教。」遂顾善曰:「我初一喝,汝既道有;喝久声销,汝复道无。道无则元初实有,道有则而今实无。不有不无,能入终教。我有一喝之时,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无一喝之时,无非是无,因有故无。即有即无,能入顿教。须知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无不及,情解俱忘。道有之时,纤尘不立。道无之时,横遍虚空。即此一喝入百千万亿喝,百千万亿喝入此一喝。是故能入圆教。」善乃起再拜。师复谓曰:「非唯一喝为然。乃至一语一默,一动一静,从古至今,十方虚空,万象森罗,六趣四生,三世诸佛,一切圣贤,八万四千法门,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契理契机,与天地万物一体,谓之法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四时八节,阴阳一致,谓之法性。是故华严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有相无相,一声一色,全在一尘中含四义。事理无边,周遍无余,参而不杂,混而不一。于此一喝中,皆悉具足。犹是建化门庭,随机方便。谓之小歇场,未至宝所。殊不知吾祖师门下,以心传心,以法印法,不立文字,见性成佛。有千圣不传底向上一路在。」善又问曰:「如何是向上一路?」师曰:「汝且向下会取。」善曰:「如何是宝所?」师曰:「非汝境界。」善曰:「望禅师慈悲。」师曰:「任从沧海变,终不为君通。」善胶口而退。闻者靡不叹仰。皇帝顾谓近臣曰:「禅宗玄妙深极如此,净因才辩亦罕有也。」近臣奏曰:「此宗师之绪余也。」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为菩萨四弘誓愿之一。即坚心誓愿必证得无上佛果。又作无上菩提誓愿证。又古敦煌本六祖坛经作“无上佛道誓愿成”。(...指预告上堂之牌示。即报大众上堂时日之揭示,悬于法堂之前门,纵二尺三寸,横一尺三寸。每逢朔望之时,侍者吩咐客头...梵语 saindhava。音译作先陀婆。又作四实。原为产于印度河畔之盐,后转释其义,而指盐、器、水、马等四物,并用以比...(物名)修坐禅之橙子也。...梵语 pacendriyāni。五种根之义。(一)指眼、耳等五识所依之五种色根。又作五色根。即:眼根(梵 caksurindriya)、...(术语)四洲之天色,北洲金色,东洲银色,南洲碧色,西洲赤色。是为须弥山四面空中之各一显色,故曰空一显色。依婆...云何摄益差别?谓后所说三句,于劣等胜三种菩萨所如其次第,又诸菩萨成就四法,能无染心广开法施,一者善达障难,二...【似带质】 唯识宗所立性境、独影境、带质境三境之一。与真带质相对称的似带质。例如第六识的见分缘一切色法,色法...【贤善行】 p1341 瑜伽五十七卷十八页云:贤善行者:为性于他,无所违负,无所欺诳。无所违负,复有五种。一、无颠...(名数)比丘戒之四波罗夷罪与比丘尼戒之八波罗夷罪也。...(本生)佛往昔修菩萨行,成满忍辱行时之名。又云:羼提比丘。贤愚经名羼提波梨。智度论十四曰:行者常行慈心,虽有...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重,动有劫数受诸苦恼,唯佛良医能为制药。行者无量世界长婴此...
这段经文,几乎所有的古德都是扣住两个重点在解释:第一个,这个五千的人他们为什么就退席;第二个,佛陀为什么没有...
我们在四祖寺举办禅七,四祖寺就是四祖开辟的道场,四祖留下来的开示,就是《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我想,很多人都...
那么当我们的心从一个攀缘的心,慢慢的回归到不生不灭的心,接下来做什么事呢?云何降伏其心?你就开始有资格谈修行...佛光禅师门下弟子大智,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归来,正在法堂里向佛光禅师述说此次在外参学的见闻种种,佛光禅师总以慰勉...有位族姓子出家学佛,修习禅定,证悟四禅,却以为自己证得四果阿罗汉,得到究竟解脱。忧波毱多尊者知道比丘错认消息...
明代时江苏常州府无锡县东门外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老大吕玉,老二吕宝,老三吕珍。吕玉家的儿子叫喜儿,六岁那一...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当你被业力无情的抛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你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的人生有着太多的不确...
学佛的主要任务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你仔细观察一下,昼夜六时,你那个戒定慧还在不在?这话头是不是看了?能不能看一...
净因继成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护国慧本禅师 | 下篇:开福崇哲禅师 |
(术语)胎藏界曼茶罗十三大院第八院之名。安悲愍菩萨之九尊。...
佛道无上誓愿成
上堂牌
四达
禅榻
五根
空一显色
摄益差别
似带质
贤善行
四重八重
羼提仙人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大藏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思惟略要法

法华会上为何会有五千人退席

从随缘中得到无量法喜

【推荐】云何降伏其心
忙的没时间老
忧波毱多尊者的教化

不贪非义之财,终感得一家骨肉团圆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不过是久别的重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