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州翠岩可真禅师,福州人也。尝参慈明,因之金銮同善侍者坐夏。善乃慈明高第,道吾真、杨岐会皆推伏之。师自负亲见慈明,天下无可意者。善与语,知其未彻,笑之。一日山行,举论锋发。善拈一片瓦砾,置磐石上,曰:「若向这里下得一转语,许你亲见慈明。」师左右视,拟对之。善叱曰:「伫思停机,情识未透,何曾梦见?」师自愧悚,即还石霜。慈明见来,叱曰:「本色行脚人,必知时节,有甚急事,夏未了早已至此?」师泣曰:「被善兄毒心,终碍塞人,故来见和尚。」明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明嗔目喝曰:「头白齿豁,犹作这个见解,如何脱离生死?」师悚然,求指示。」明曰:「汝问我。」师理前语问之。明震声曰:「无云生岭上,有月落波心。」师于言下大悟。师爽气逸出,机辩迅捷,丛林惮之。
住翠岩日,僧问:「如何是佛?」师曰:「同坑无异土。」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深耕浅种。」问:「如何是学人转身处?」师曰:「一堵墙,百堵调。」曰:「如何是学人著力处?」师曰:「千日斫柴一日烧。」曰:「如何是学人亲切处?」师曰:「浑家送上渡头船。」问:「利人一句,请师垂示?」师曰:「三脚虾蟆飞上天。」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师曰:「饥逢王膳不能飨。」问:「如何是道?」师曰:「出门便见。」曰:「如何是道中人?」师曰:「担枷过状。」上堂:「先德道,此事如爆龟文,爆即成兆,不爆成钝。爆与不爆,直下便捏。上蓝即不然,无固无必,虚空走马,旱地行船,南山起云,北山下雨。」遂拈拄杖曰:「拄杖子变作天大将军,巡历四天下。有守节不守节,有戒行无戒行,一时奏与天帝释。」乃喝一喝曰:「丈夫自有冲天志,莫向如来行处行。」卓一下上堂,举龙牙颂曰:「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直待金星现,归家始到头。」神鼎曰:「学道如钻火,逢烟即便休。莫待金星现,烧脚又烧头。」师曰:「若论顿也,龙牙正在半途。若论渐也,神鼎犹少悟在。于此复且如何?诸仁者,今年多落叶,几处扫归家。」上堂:「临阵抗敌,不惧生死者,将军之勇也。入山不惧虎兕者,猎人之勇也,入水不惧蛟龙者,渔人之勇也。作么生是衲僧之勇?」拈拄杖曰:「这个是拄杖子,拈得、把得、动得,三千大千世界,一时摇动;若拈不得,把不得,动不得,文殊自文殊,解脱自解脱。参!」
上堂,举:「僧问巴陵:‘如何是道?’陵曰:‘明眼人落井。’又问宝应:‘如何是道?’应曰:‘五凤楼前。’又问首山:‘如何是道?’山曰:‘脚下深三尺。’此三转语,一句壁立千仞,一句陆地行船,一句宾主交参。诸人莫有拣得者么?出来道看。如无且行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五通贤圣。」曰:「学人不会。」师曰:「舌至梵天。」师将入灭示疾甚劳苦。席蒿于地,转侧不少休。哲侍者垂泣曰:「平生诃佛骂祖,今何为乃尔?」师熟视,诃曰:「汝亦作此见解邪?」即起趺坐,呼侍者烧香,烟起遂示寂。
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说法语】 p1285 卽先首、美妙、分明、易可解了、可施功劳、无所依止、非可厌逆、无边无尽、八种语。广如彼说。...(术语)因之三相之一。凡为宗因喻三支中之因者,必具宗同品喻体上定有之性,例如立无常之宗,以所作性为因,以瓶为...为法华经三周说法之第三。谓于第二譬说周时尚未得悟者,为下根之人,故佛乃更说大通智胜佛之宿世因缘,以明示宿世久...(杂语)草者略也。禅林,住持入院之时,知事上首等先略贺,是云草贺,住持既开堂下座之后,一山之大众更展贺,谓之...北宋时代之译经处。太平兴国五年(980)二月,北印度人天息灾、施护等法师来华,帝诏中使郑守均于开封太平兴国寺西...心内相和心外相。心内相是指心的本性,清净平等;心外相是指心随诸缘,而生种种的对境。...(菩萨)观音菩萨也。大悲之名,虽通于诸佛诸菩萨,而此菩萨为慈悲门之主。故特以名之。请观音经曰:亦闻大悲观世音...【如来告涅槃处】 p0579 西域记七卷十二页云:伽蓝北三四里,有窣堵波。是如来将往拘尸那国入般涅槃,人与非人...梵语 saptabodhyavgāni。又称七等觉支、七遍觉支、七菩提分、七菩提分宝、七觉分、七觉意、七觉志、七觉支法、七觉...【三种界与七界相摄】 p0214 瑜伽九十六卷三页云:当知此中。由其色界摄光明界及清净界。由无色界摄四无色。由其灭...亦名:不非时食戒制意、过午不食戒制意、不过中食戒制意 子题:日中三世诸佛食、时有二种、迦罗、实时、三摩耶、假...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普门品(日诵式版本)...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生常以书信法语开示弟子,告诉弟子往生净土的修证方法和为人处...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修密宗,总把念佛看得没用。 他们只知道禅宗机锋妙语的玄妙,...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时候真的是无动于衷哪!如果是有大的利益,跟我们密切相关,那...
垂训以格人非:垂训就是建立好的教训,来格除人性当中不好的东西。非就是非礼的东西。天地之间一切人类,我们都要有...佛教养生与饮茶有很深的渊源。禅茶的兴起和佛教弟子的需求是分不开的。佛教的修禅之法是利用静坐思考来参透佛经,要...
业感缘起的思想,除了建立人生积极断恶修善的价值之外,另外还建立一种趋向涅槃的价值。当开始趋向涅槃的价值时,已...
原文: 唐抚州刺史妇祖氏,皈敬地藏大士,信心真切,惟生身父母尚未生信,祖氏乃为父母舍钱帛,造金色地藏菩萨像一...
有一天,佛陀在鹿野苑,对围绕身边的五百位弟子说:无数劫之前,有一位辟支佛,长得非常庄严,眼目澄清如水,身上发...
翠岩可真禅师
【五灯会元】
上篇:文公杨亿居士 | 下篇:蒋山赞元禅师 |
Shisonglu 佛教戒律书。又称《萨婆多部十诵律》。后秦弗若多罗和鸠摩罗什等译。61卷。相传律文原有八十诵,大迦...
说法语
同品定有性
因缘说周
草贺
传法院
二种心相
大悲菩萨
如来告涅槃处
七觉支
三种界与七界相摄
非时食戒制意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大藏经】【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人生的立命之学
心律法师:禅茶与养生

人生虽苦,但也是积集资粮的好地方

金色僧人代受刀灾,父母由此深信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