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术语)于胜者归投依伏也。大乘义章十曰:归投依伏故曰归依。归投之相,如子归父。依伏之义,如民依王。如怯依勇。...(一)相对别教“隔历三观”而言,天台宗以圆教之“圆融三观”为妙观。即于空、假、中三谛之中,观空谛即为三谛,则观...为大品般若经所举十喻之一。幻,梵语 māyā。幻师以种种技法变现象、马、人物等,使人如实见闻,称为幻;然此幻相...行事钞·瞻病送终篇:“增一云,如来自舆母床一角,阿难罗云等,各舆一脚,不令余人代担,为报恩故。准此,和尚阇梨...(术语)宿住随念智证通之略,六通中之宿命通也。...(术语)有二义:一对治之故,二次第生之故。对治之故,对于善法有六事:一悭法,二恶业,三恚心,四懈怠,五乱心,...西域古国名。位于今新疆吐鲁番(Turfan)东南之哈喇和卓(Karakhoja)地方。汉时称车师前国,晋时称高昌郡。曾一度...(1280~1359)元代僧。绍兴相里(浙江绍兴)人。字季蘅。号浮休,又号若耶。十五岁出家,后从上竺湛堂性澄受天台教...(经名)佛说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四卷,宋惟净等译。...(书名)具名大乘法苑义林章。法相宗慈恩撰,说大乘门之法相名数。七卷。因之而有七卷章之别号(日本续藏经作十四卷...(名数)法相宗谓耳目鼻舌身意六识之外。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二者,末那之义为我执。谓执持我之见者。即此识也。阿赖...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金光明最胜王经...
我们说生命很重要,真正生命重要的意义,是在于我们能懂得学佛修行。我们上课的时候说到,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感是我们信愿持名为能感之机,应是阿弥陀佛所成就的四十八大愿弥漫在虚空法界的光明、愿力,就...
佛友和我聊天,聊完后问我:师父,你看我适合出家吗? 我反问他:你能适应出家吗? 从某种角度而言,出家就跟婚姻一...往生被又名陀罗尼被。其来源非出自《大藏经》,而系明季密宗盛行,金刚上师为慈悲救世故,集诸佛密咒,以梵文(或藏...
先讲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堕落到哪里?既然他往生不了西方了,那么诽谤了正法和犯了五逆重罪的人到底去哪里呢?根...第一集 1、世之变乱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众生贪瞋之心所致而已。贪心随物质享受而激增,稍不遂,则竞争随之。...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尽了一辈子的力,说已经跋涉了千山万水,其实他没有离开过他的...
一直到现在,我们很多人的主观认知里,还是依然把佛教、佛法、信佛的人,当做一种避世的,或者说离群索居的,是一种...
仁王缘胜禅师
【五灯会元】
池州仁王院缘胜禅师,僧问:「农家击壤时如何?」师曰:「僧家自有本分事。」曰:「不问僧家本分事,农家击壤时如何?」师曰:「话头何在?」
上篇:大林僧遁禅师 | 下篇:永明延寿禅师 |
(地名)印度也。...
归依
妙观
如幻
如来自舆母尸报恩
宿住通
六度说意
高昌国
允若
开觉自性般若波罗蜜多经
法苑义林章
八识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正念精进是我们人生的财富

念佛一定是有感应的

你适合出家吗
慧律法师:往生被(陀罗尼被)的使用方法

五逆重罪和诽谤正法的人会堕落到哪里
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