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譬喻)和种种之香末为一丸者,以譬一法之中具无量之佛法也。首楞严三昧经上曰:譬如有王若诸大臣,百千种香捣以为...古印度佛教遗址。传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处。又称菩提道场、佛陀伽耶。在今印度比哈尔邦伽耶城南约10公里处。主要的建...梵语 indriya-parāpara-jāna-bala。乃如来十力之一。又作知诸根胜劣智力、知众生上下根智力。如来具有了解众生根...(术语)僧之威仪。谓剃除须发,着袈裟也。戒疏一上曰:迦竺初达现僧仪也。...与“外缘”相对称。(一)意识于心内分别诸法事象,称为内缘;眼、耳、鼻、舌、身等五识缘色、声、香、味、触等外境认...【销融】 p1343 世亲释七卷十九页云:此二障聚,由缘总法止观智力,念念销融。此中意取障聚破坏,故名销融。或令赢...梵语 ?uddhy-adhyā?aya-bhūmi。即证得无漏清净心之地。为大乘佛教修行阶位中之第一阶位。又作净心住、净胜意乐地...佛十号之一,因佛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天台宗所立之教说。天台宗自谓以圆顿之妙觉,一心信行,则可于现世中自凡夫位跃登妙觉之佛果;而谓三论、唯识等他宗...【学智】 p1381 大毗婆沙论九十八卷五页云:云何学智?答:学八智。谓四法智,及四类智。 二解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卷...(杂语)又作乌律率。形容眼睛之黑色语也。...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八百万亿,学无学皆阿罗汉,有为功德无为功德,无学十智...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秋季我们应该注意养生,尤其是注重身体健康好保养的人群,正在努力向季节的改变做出调适。下面跟随小编一起去解读下...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学佛的人,不要去好奇这个那个问题。其实修行是管好自己。整天把自己的时间跟精力放在去发...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沛,五谷丰收,生活所需不虞匮乏,但人...
弘扬佛法,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的道德水平,就在佛教里面。没有佛法的熏陶,我们的道德是上不去的。...
不要彰扬别人的短处,应该要为他极力的隐瞒;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更要韬光养晦,涵养自己的德性。 【分析】 听到看...
刘晓愚居士,名景烈,江西赣县人。少年留学东瀛,与蔡公松坡等同学。光复后,曾任第一届国会议员。民六七年间,任职...
1942年的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一代高僧,南山律宗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取吉祥卧安然示寂。而大师去后,其思想与事...业障病又分为外病、内病两种。 外病是由于福报不够,所以修行时会发生障碍。譬如平时不肯放人家一马的人,便会到处...
潭州鹿苑和尚
【五灯会元】
潭州鹿苑和尚,僧问:「余国作佛,还有异名也无?」师作此○相示之。问:「如何是鹿苑一路?」师曰:「吉獠舌头问将来。」问:「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南岳石桥。」曰:「如何是出门合辙?」师曰:「拄杖头鞋。」上堂,展手曰:「天下老和尚、诸上座命根,总在这里。」有僧出曰:「还收得也无?」师曰:「天台石桥侧。」曰:「某甲不恁么。」师曰:「伏惟尚飨。」问:「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师曰:「须弥山倒。」曰:「如何是迦叶不闻闻?」师曰:「大海枯竭。」
上篇:吉州福寿和尚 | 下篇:芭蕉继彻禅师 |
日本最古之阿弥陀佛坐像。座落于镰仓长谷高德院(净土宗)。大佛曾多次改铸,初为八丈余木像,遭大风损毁,复改铸金...
和香丸
菩提伽耶(Buddhagaya)
根上下智力
僧仪
内缘
销融
净心地
调御丈夫
一生入妙觉
学智
乌律律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秋季养生该注意什么
若是真修人,不见世间过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提升道德水平,离不开因果

【推荐】不彰别人的短处,不炫自己的长处

得助念与失助念之损益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