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一、真观,即观察真谛的道理以断见思之惑的空观; 二、清净观,即既已断见思之惑,再断尘沙之惑的假观; 三...(术语)韦提希夫人以现见阿弥陀佛。廓然大悟,得无生之忍。是为悟忍。又曰喜忍,亦名信忍。十信位之忍也。观经定善...(术语)教而导之也。涅槃经二曰:教导我等,令离四倒。智度论三十五曰:教导修善业。...1、修行正道。 2、菩萨于见道之后,再进一步,登入初地,渐进而至十地,此时称为修道。...(譬喻)众生之烦恼深广,譬之于海。华严经二曰:众生没在烦恼海,愚痴见浊甚可怖。大坚固波罗门缘起经下曰:诸烦恼...(术语)积万行之结果名号。谓一切诸佛之名号也。西方要诀曰:诸佛愿行,成此果名,但能念号,具包众德,故成大善。...(名数)智度论五说菩萨之四无畏。大乘义章十一依之而释四无畏:一总持不忘说法无畏。菩萨能闻持教法忆持众义而不忘...又名八炎火地狱,即:一、等活,又名想地狱,狱中众生手生铁爪,互相嗔恨,怀毒害想,以爪相攫,或砍刺磨棒,作已死...【不违逆语】 p0327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不违逆语者:知量说故。...(界名)梵语,地狱也。其义为无有,谓喜乐之类一切皆无。为十界中最劣境界,亦作泥黎,或作泥梨迦。扪虱新话曰:黄...【苦谛】 p0841 瑜伽六十四卷十页云:云何苦谛?谓生苦等;广说如前。若略说者;如说一切生杂染事,皆名苦谛。...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国猕猴林中青莲池精舍。与大比丘...大般涅槃经序 后秦释道朗撰 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庄周生活贫困,家里经常缺米粮。有一回,他向朋友监河侯借三升小米,监河侯却对他说:可以啊!不过我家现在没有很多...
夫不体道本。没溺生死。处胎卵湿化横竖飞沈之类。于中失人身者。如大地之土。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尘。于人身中多生边...
一、丛林之兴 印度的出家人是乞食为生,那里化缘很辛苦,不住寺院,住在旁边,老的就住在屋里,年轻的化饭,回到寺...1.择善人而交,择善书而读,择善言而听,择善行而从。 2.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世尊。一切众生临命终时。若得闻一佛名。一菩萨名。或大乘经典一句一偈。我观如是辈人。除五无间杀害之罪。小小恶...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以保障机体功能的正常发挥,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1、善良是...有朋友问:为什么信佛的人要持素?我所信奉的宗教认为畜生是没有灵性的,既然没有灵性,为什么不可以宰杀它们,作为...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倒所惑即是愚痴。愚痴所覆故,内身外身爱着浮相,习之来久染心...
黄连义初禅师
【五灯会元】
韶州黄连山义初明微禅师,僧问:「三乘十二分教即不问,请师开口不答话。」师曰:「宝华台上定古今。」曰:「如何是宝华台上定古今?」师曰:「一点墨子,轮流不移。」曰:「学人全体不会,请师指示。」师曰:「灵觉虽转,空华不坠。」问:「古路无踪,如何进步?」师曰:「金乌绕须弥,元与劫同时。」曰:「恁么则得达于彼岸也。」师曰:「黄河三千年一度清。」广主刘氏向师道化,请入府内说法。僧问:「人王与法王相见时如何?」师曰:「两镜相照,万象历然。」曰:「法王心要,达磨西来,五祖付与曹溪,自此不传衣钵。未审碧玉阶前,将何付嘱?」师曰:「石羊水上行,木马夜翻驹。」曰:「恁么则我王有感,万国归朝。」师曰:「时人尽唱太平歌。」问:「如何是佛?」师曰:「胸题卍字,背负圆光。」问:「如何是道?」师展两手示之。僧曰:「佛之与道,相去几何!」师曰:「如水如波。」
上篇:清化全怤禅师 | 下篇:慧林鸿究禅师 |
【见所断】 p0639 瑜伽五十六卷六页云:问:何义,几蕴,是见所断?答:现观智谛现观所应断义。一切一分是见所...
五观
悟忍
教导
修道
烦恼海
果名
菩萨四无畏
八热地狱
不违逆语
泥犁
苦谛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藏经】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大藏经】大般涅槃经
行善要及时

心外有法,生死轮回;心外无法,生死永弃

丛林及禅法
改变你一生的一百句至理明言

临终时,听到佛号的利益有多大呢

心理养生--从精神上保持良好状态
畜生是有灵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