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数)智度论五说菩萨之四无畏。大乘义章十一依之而释四无畏:一总持不忘说法无畏。菩萨能闻持教法忆持众义而不忘,故于大众中说法不畏也。二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药有二种,为世间法出世间法,众生之根欲性有种种,菩萨能了知之,故于大众中说法不畏也。三善能问答,说法无畏。一切异见皆能摧破,一切正法悉能成立,无量众生一时虽来问难,而菩萨悉能于一时酬对,故对大众中说法不畏也。四能断物疑,说法无畏。众生问难,随意解说法,如法能巧断众生之疑,是曰能断疑。以有此能之故,于大众中说法不畏也。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胜义有三】 p1104 成唯识论八卷二十三页云:胜义有三。一、义胜义。谓真如。胜之义故。二、得胜义。谓涅槃。胜卽...【四静虑支总有十八】 p0464 大毗婆沙论八十卷三页云:四静虑支,总有十八。谓初静虑,有五支。一、寻,二、伺,三...(杂名)又云法衣。三衣之总名也。三衣有法制,如法制者,名法服。法华经序品曰:剃除须发而被法服。世以袍裳袍服作...(术语)Bodhi,旧译为道,新译为觉。道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杂语)Karuṇin,译曰悲。大日经疏十曰:迦嚧尼,悲也,么也,体也。所谓大悲为体也。...(名数)小乘四向四果之圣者也。向果为一双,四种之一双即八辈也。...(寺名)在陕西西安府终南山中覆军山。隋净业开基之所。见续高僧传等。...佉罗帝耶,梵名 Kharādīya。地藏菩萨之净土。又作佉罗提耶山、佉罗陀山、伽罗陀山。意译骡林山。佛陀尝于此山说地...人之死有六类,但此六类死,其中又分为二:一、由福寿分,有三类死。二、由善恶分,有三类死。 第一、由福寿分...(术语)Vicikitsā,译曰疑。唯识述记六末曰:又如职吉蹉是治疗义,毗职吉蹉是疑义。...(杂语)谓佛寺也。见丹铅录。高适诗曰:香界泯群有。按语本维摩诘经。...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四众围绕。及天龙夜...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四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五 慈悲道场忏法卷...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疑而自度度他。 修学佛法有二:一、理解,二、行为。以理解贯...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也。色谓色身。受谓受用。想谓思...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去很远的地方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中,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一门最为方便,素称方便中第一方便,又云...问:临济义玄禅师说:无事是贵人。我想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养尊处优的人是贵人,而是心中无事、心无挂碍的人是贵人? ...
人生八苦是众生轮回六道所受的八种苦果,也是四谛中苦谛的主要内容。 生苦:人初出母胎,冷风割体,出生之后,老、...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几句话,是说用功人一天到晚心行上的事。见得要你们动、静一如,不分昼、...第一种人,是为了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或是使家人开智慧得平安。此乃消灾祈福,解怨释结。 第二种人,是为了人间苦多...
菩萨四无畏
【佛学大辞典】
上篇:佛四无畏 | 下篇:四无量心 |
【无瞋与不害差别】 p1085 成唯识论六卷五页云:谓卽无瞋、于无情所,不为损恼,假名不害。无瞋、翻对断物命瞋。不...
胜义有三
四静虑支总有十八
法服
菩提
迦嚧尼
四双八辈
悟真寺
佉罗帝耶山
六类死
毗职吉蹉
香界
【大藏经】佛说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大藏经】悲华经

学佛之简明标准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做人的三大忠告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圣严法师《无事是贵人》

通向涅槃解脱的八种正确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