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现观智谛现观】 p0956 成唯识论九巻十一页云:四、现观智谛现观。谓一切种缘非安立根本后得无分别智。...(譬喻)乳混水,使鹅饮之,彼能择乳而遗水。...【不染污】 p0320 集论二卷七页云:云何不染污?几是不染污?为何义故,观不染污耶?谓善及无覆无记法,是不染污义...(人名)末伽梨拘赊梨之略。外道名。楞严经二曰: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句有十六业差别】 p0704 摄论二卷十六页云:此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句,有十六业差别应知。此中...【诸有情类随业而行】 p1359 瑜伽九十二卷十八页云:复次由二因缘,后有生起。一、后有业。二、后有爱。而但说言:诸...【烦恼略有三聚】 p1194 瑜伽五十九卷五页云:复次诸烦恼、略有三聚。一、欲界系,二、色界系,由、无色界系。问:...(术语)悟一真法界理之位也。四十二章经曰:视平等如一真地。道沛注曰:平等视众生,如一真地。以一真法界,绝自他...【思量识】 三能变识的第二能变之名,即第七末那识。...【五事三性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二卷十四页云:问:如是五事,几善?几不善?几无记?答:相及分别、通三种。名、...【无间作意业】 p1074 世亲释五卷二十一页云:无间作意业者:卽是于一切威仪中,恒修治菩提心故。...(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龙藏本)...僧伽吒经...
(第一讲) 各位闻思讲堂莲池海会的同修们,大家晚上吉祥。因缘非常殊胜,今天又跟大家一起来学修,特别是今天的缘...问: 在听您开示的时候有句话叫做永保初心,很受感动和启发,希望师父能再给我开示一下这句话吗,顶礼师父。 慧广法...人们生活是依靠财产,对于已有的财产,就谨慎保守,好好运用,不要乱花,不要贪得无厌,如果没有财产,就应当凭自己...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他,小家伙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茶不思饭不想...
世间人把杀生吃肉的行为,都看作是理所当然。于是放心恣意地杀生,普广地聚积罪恶的怨业,互相沿习以成俗规,而从不...不少人面临困境的时候,会对未来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做事的热情。这时候,他们更喜欢回忆辉煌的过去,而不是考虑未...
释迦牟尼佛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中说,在末法时期法欲灭时,我们修行人要想有成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必须...佛住在波罗奈国鹿野苑时,一日早晨到城里托钵,看见一位比丘也到城里乞食,他坐在路边的一棵树下,对所乞的食物起了...
霍山景通禅师
【五灯会元】
晋州霍山景通禅师,初参仰山,山闭目坐,师乃翘起右足曰:「如是!如是!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中华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景通亦如是!」仰山起来,打四藤条。师因此自称:「集云峰下四藤条天下大禅佛。」﹝归宗下,亦有大禅佛名智通。﹞住后,有行者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乃礼拜。者曰:「和尚为甚么礼俗人?」师曰:「汝不见道尊重弟子。」师问僧:「甚么处来?」僧提起坐具,师曰:「龙头蛇尾。」问:「如何是佛?」师便打,僧亦打。师曰:「汝打我有道理,我打汝无道理。」僧无语。师又打趁出。师化缘将毕,先备薪于郊野,遍辞檀信。食讫至薪所,谓弟子曰:「日午当来报。」至日午,师自执炬登积薪上,以笠置项后,作圆光相。手执拄杖,作降魔杵势,立终于红焰中。
上篇:南塔光涌禅师 | 下篇:无著文喜禅师 |
指由智慧所引发之行为,乃达于空理而为之诸善事。维摩经菩萨品(大一四·五四三下):“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
现观智谛现观
择乳眼
不染污
末伽梨
利益安乐增上意乐句有十六业差别
诸有情类随业而行
烦恼略有三聚
一真地
思量识
五事三性分别
无间作意业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宏海法师:宗教不宜混滥论
「永保初心」的意义
惜福与培福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莲池大师劝素文七不杀
心律法师: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