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由智慧所引发之行为,乃达于空理而为之诸善事。维摩经菩萨品(大一四·五四三下):“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 p6050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经名)一卷,失译人名。说贤劫千佛中上首十六尊之秘印密咒。...(术语)在声闻,缘觉,菩萨之三乘,各具唯一种子之众生曰定性,具二种或三种之众生曰不定性。总不具三乘之无漏种子...亦名:知足受衣 子题:在家人知足、出家人知足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若三衣都失,彼(比丘)应知足受衣。知足有...清规是中国禅宗寺院(丛林)组织的规程和寺众(清众)日常行事的章则,也可说是中世以来禅林创行的僧制。本来中国佛教从...铄迦罗阿逸多,梵名 ?akrāditya,意译帝日。为印度笈多王朝之国王。又称铄迦罗迭多王。此王约于西元五世纪初,为王...(杂语)Caitya-Vandana,谓敬拜佛塔也。寄归传二曰:制底畔睇或云制底畔弹那,(中略)畔睇者敬礼也。凡欲出外礼拜...谓端正庄严。如胜鬘经所说(大一二·二一九上):“又如须弥山王,端严殊特胜于众山。”佛即以上记之语比喻正法之殊...(术语)小乘五果之圣者,回心转于大乘之年限,各有差异。涅槃经谓须陀洹果之圣者,得涅槃经八万劫,斯陀含果经六万...(一)为悬挂于佛殿之装饰品。以黄色锦缎或一般丝织品制成,呈长筒形。 (二)于日本,称塔顶上之轮盖为金幢。(参阅“...四法忍和四类忍,合称为八忍。四法忍是苦法忍、集法忍、灭法忍、道法忍,这四法忍,忍可印证欲界的四谛。四类忍是苦...【自性身】 p0597 摄论三卷十四页云:此中自性身者:谓诸如来法身。一切法自在转所依止故。 二解 成唯识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若诸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应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长者言:「首迦长者!我当为...
某某师!要是有人,你在那讲经说法,或者你在放蒙山、结手印,他啪嚓啪嚓啪嚓!都给你照相,你在那坐着,心里感不感...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幸福生活,相反,痛苦却随之摩肩接踵而至,甚至丢了性命。对此...
我们一个净土宗的修行者,当然我们希望能够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所以我们叫做:为菩提道,求生净土。那么求生净土,...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玩不化的恶人,我们还要坚持吗? 宏海法师答: 对于恶人自己讨...一个人忆念观世音菩萨时,为什么你的贪嗔痴会淡薄?因为观世音菩萨在因地时他有这部分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接...
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鱼朝恩。有一次,国王接见一个老和尚,是国师,国王封的国师。这次这个皇帝召见这个国师的时候...
所谓六根对六尘,因为六根在接触六尘,不去分辨的时候,它仅仅是叫根尘相对,无所谓苦和不苦,只是根、尘、识三者接...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 她自觉地发出善心,去放下一切世事,出家为比丘尼,独自向...
慧业
【佛光大辞典】
上篇:慧晖 | 下篇:慧猷 |
集谛,指有关诸苦生起之真谛。法相宗就集谛所显具之遍计所执等三性而设之三说,即:(一)习气集,指遍计所执自性之习...
贤劫十六尊
定性
过分取衣戒知足
清规
铄迦罗阿逸多王
制底畔睇
端严
五果回心
金幢
八忍
自性身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菩萨戒本
【大藏经】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遇到这种情况,心里是否感觉很风光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以空性的心态来操作善业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拜佛、念佛就是广结善缘

当你不高兴的时候,查一查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