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九十二卷十八页云:复次由二因缘,后有生起。一、后有业。二、后有爱。而但说言:诸有情类,随业而行;不言随爱。何以故?略有三爱。一者、欲爱。二者、色爱。三、无色爱。此中欲爱是不善者,虽有异熟;然若不起恶不善业;终不能与恶趣异熟。若欲界爱,于无明触所生诸受,起希求时;于可爱境,发生贪欲。于可憎境,发生瞋恚。于可迷境,发生愚痴。由此三种增上力故;行不善业。由此业故;生诸恶趣。非但由彼贪瞋痴缠,定堕恶趣。然即此爱,于所造业异熟生时,能为助伴。又由希求可爱境界增上力故;修行善行身语意业。由此为因。得生善趣。此中可爱诸异熟果,但应用业为引生因;非染性爱。又若此爱,色无色系,虽非不善;然是染污。一切皆非有异熟果。又即由此色无色爱,名有爱者。彼由听闻正法因故;于其欲界,观麁鄙相证得明触而生世间如理作意相应诸受;调伏欲界贪瞋痴等;造修所成善有漏业。由于此间,造彼业故;当得生彼。不由于彼染污性爱。然即此爱,于所造业异熟生时,能为助伴。是故但说诸有情类随业而行;不言随爱。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指宗派根本之主张、归趣。又作宗趣。为一宗、一派立教说法之元由,及思想、精神等之最高表现。又体得宗旨之修行法,...【五缘见所梦事】 p0279 大毗婆沙论三十七卷十五页云:应说五缘见所梦事。一、由他引。谓若诸天诸仙神鬼咒术药草亲...(术语)传心法要上曰:但契本心,不用求法,心即法也。...阴历每月初一日称为旦或朔,十五日称为望。又作朔望。禅林有“旦望上堂”之制,上堂,上法堂说法;即于每月初一、十...指八识中之前七识。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八识说,将依止阿赖耶识生灭转变之前五识、意识及末那识称为七转识。略称七...古代日本僧人所著用的草履之一。又称金藏草鞋。或单称金刚。种类繁多,有藁金刚、蔺金刚、菅金刚、板金刚等,较现在...(地名)总指支那以西之诸国,别指印度。...生死为凡夫之相固矣。二乘之人,亦有一种生死之相,故说二种生死。二种生死者,谓分段生死,变易生死也。 一、...亦名:入寺法、俗人入寺法、男子入寺法 子题:佛法僧体唯是一、俗人、僧地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一、礼敬舍恶等...指由二十岁至七十岁之沙弥。因此类沙弥之年岁已可作大僧,然其尚未受具足戒,而仍为沙弥,故称为名字沙弥。[摩诃僧...(杂语)檀者布施也。布施有二种,施法清净,近于佛道,谓之佛檀。反之谓之魔檀。智度论十二曰:檀有二种:一者魔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虽然已中国化了,但毕竟是外来的,是专门供佛、敬佛的道场。佛...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大安法师答: 信愿称名的净业行人...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
由于释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别地留这部《无量寿经》作最后的救度,就能够知道这部《无量寿经》就是末法众生大总持的一...所谓「欲乐」,是因外界刺激而得到短暂的快乐感受。然而,欲乐也有层次之分,例如,人间的欲乐和天上的欲乐不一样;...
我们看下面的九跟十,讲到果地的功德。 九、安忍内外诸障;十、不于似道,而生法爱,是为要意。 安忍,忍辱。我们前...有一个极其贫穷的人,他住的是破草屋,穿的是破衣服,冬不防寒,夏不遮羞,以乞讨为生,日子过得很艰苦。 但这个穷...
有些做弘法利生、劝进行者工作的人,他常有个观念:一天到晚这么忙,都耽误我自己念佛修行了。如果你能建立起自他不...
诸有情类随业而行
【法相辞典】
【诸有情类随业而行】 p1359
上篇:诸缘生法无实作用 | 下篇:诸界趣处各有几善业道 |
谓群猿捕捉映在水面之月。原系形容愚者相随从而受苦恼,引申譬喻憍慢者失策。常作画题之用。据摩诃僧祇律卷七第十一...
宗致
五缘见所梦事
心即法
旦望
七转识
金刚草履
西域
二种生死
清信士入寺法
名字沙弥
佛檀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先吃冰激凌 还是先拜佛

《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的独特的地位
圣严法师: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

顺境时用精进法,逆境时用忍辱法
贫穷人知因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