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论出离者,谓观察德失令论出离,或复不作,恐堕负处故不兴论,设复兴起能善究竟,又若知敌论非法器,时众无德自无善...(譬喻)善心之难系,譬之野鹿也。涅槃经十五曰:如家犬不畏于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宋代临济宗谷泉禅师曾作“六巴鼻”之歌颂,用以接化学人,禅苑蒙求一书乃以“谷泉巴鼻”为题,录其颂词,为该书五百...为密教阿阇梨所传曼荼罗、胎藏图像中,列于遍知院之菩萨。在胎藏图像中,此尊之形像为右手上仰置腿上,左手置腰间,...【尽】 p1285 如死差别中说。 二解 杂集论八卷十四页云:复次问言何故名尽?见道对治、得离系故。烦恼聚中,余少分...(杂语)至极之静虑。谓禅定也。圆觉经曰: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梵名 Gautama Dharmajāna。又称达磨阇那、达磨般若、法智。为隋代之译经居士。中印度波罗[木*奈]城人。通达梵语。...制止罪恶之门。如来悲德所垂,五逆十恶一律摄受,是为化门;如来智德所发,制止诸恶,毫不容赦,是为制门。以上二门...兜率天二院之一。兜率天为欲界六天之第四天,有内外二院,内院称善法堂,大神牢度跋提所造,为弥勒菩萨最后身之住处...羯磨疏·诸戒受法篇:“自余持说受净衣药众具,相同大僧。罪据轻位,由奉愿行,未是具修;且就吉罗,悔以随戒。广如...华严经是七处八会的道法,所以称为八会之经。...地藏十轮经...●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总持不动尊 首楞严王世希有 销我亿劫颠倒想 不历僧祗获法身 愿...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弥...问∶ 修学佛道的人为何要有柔软心?柔软心如何培养? 慧律法师答∶ 刚硬的心叫做众生心;柔软心是佛菩萨的心,它永...
你要知道怎样叫「念佛」。念头是真的放在「佛」,那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很多人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么就吃什么,不执着、不贪求,少一些、坏一点也吃。否则吃太多、吃太好,业障不易消...
北宋初年,有一位年轻士子,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由于受他母亲信佛的影响,放弃了科举仕途的道路,二十二岁披剃出家...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号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地藏菩萨那时...
觉林菩萨在《华严经》是十林菩萨的第九位。凡是印《地藏经》的,都把觉林菩萨赞佛的偈颂印上去。这是什么意思?告诉...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就像如果一位出家人犯了戒律,或在家居士过去曾造了很多杀业...
在楞严经当中就是说,你整个修行的起跑点,第一个出发点是很重要。起跑点错了,你整个后面全部错了。就是你要依止不...
河北智隍禅师
【五灯会元】
河北智隍禅师者,始参五祖,虽尝咨决而循乎渐行。乃往河北结庵长坐,积二十余载,不见惰容。后遇策禅师激励,遂往参六祖。祖愍其远来,便垂开决。师于言下豁然契悟,前二十年所得心都无影响。其夜,河北檀越士庶,忽闻空中有声曰:「隍禅师今日得道也。」后回河北,开化四众。
上篇:婺州玄策禅师 | 下篇:南阳慧忠国师 |
宋代净土宗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字清照。初从元照律师研习戒律,后住杭州武林延寿寺,专修净土凡六十年。逢人则...
论出离
野鹿
谷泉巴鼻
如来腰菩萨
尽
极静
瞿昙法智
制门
内院
沙弥作持行同大僧
八会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早课(朝时课诵)
【大藏经】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学佛人为何要有柔软心,应如何培养

善用这个念头,是心就是佛

吃东西吃饱就好,别为嘴巴做奴才

「一捂一悟」的启示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梦参老和尚《觉林菩萨偈》讲述
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