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悉昙字 (aj)。又作庵、暗、唵、[口*庵]。悉昙十二韵之一,五十字门之一。为“阿字五转”中之第三转,即于 (a,阿...(一)梵语 paca mahā-bhūtāni。指体性广大,能生成万法之五种要素。又称五大种。即地、水、火、风四大及空大。五...(813~871)唐代僧。沛国陈留(河南)人,俗姓史。会昌(841~846)初年游访灵武之贺兰山,得一清净地,名为白草谷...(杂名)佛菩萨圣众之会处,即净土也。般舟赞曰:一念之间入佛会。...(故事)佛成道后六年始还迦毗罗城,见父王。此时罗睺罗年六岁,耶输陀罗使罗睺罗持一欢喜丸于大众中觅父奉之。罗睺...子题:僧事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善见云,癞癣二病,不问赤白黑,下至如爪;若在露处,增长不增,俱不得度。屏处...即念佛往生愿。为无量寿经卷上所举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其中包括至心、信乐、欲生我国等三种心,故亦称三...(经名)有二译:一梁曼陀罗仙译,题曰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梁僧伽波罗译。题曰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制意犯缘,略同前戒(掘地戒)。”(戒疏记卷一三·五二·八)(请参阅‘掘地戒犯缘’八○五...(术语)对于等觉而谓为无上果,对于二乘小果而谓为大果,即佛果也。法华经曰: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初发心安住】 p0682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初发安住心、谓修三摩地方便。 二解 如了相作意中说。...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高安县黄檗山鹫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孙。西堂百丈之法姪。独佩...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准提咒持诵仪轨...
这个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诸位!你想想看,中国的祖师何其多,哪一个祖师被称为东土小释迦?以释迦佛尊...
我们身为一个修行者,经常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状态,很快你就知道内心当中,有二种重要的功能:一个是妄想的功能,一个...
问: 印光法师十念法,是十口气念佛还是念十声?临终十念是十声念佛吗? 宏海法师答: 首先讲临终念佛,如果按照经...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心,究竟是什么? 我,从何而来、往何而去?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我们总有一天会到达死亡。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了烦恼的势力,你...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把佛号的念力栽培起来,你刚开始要找一个你精神最好的时间,你...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开头:在一位农夫的果园里,紫红色的葡萄挂满了枝头,令人垂涎欲滴,当然,这种美味也逃不过安营扎...
至于念佛,必须按自己之精神气力,而为大声,小声,默念,及金刚念(即有声,别人听不见者,持咒家谓之金刚念)之准...
终南山惟政禅师
【五灯会元】
终南山惟政禅师,平原人也。姓周氏。受业于本州延和寺诠澄法师。得法于嵩山普寂禅师,即入太一山中,学者盈室。唐文宗好嗜蛤蜊,沿海官吏先时递进,人亦劳止。一日御馔中有擘不张者。帝以其异,即焚香祷之,乃开,见菩萨形仪,梵相具足。帝遂贮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美锦,赐兴善寺,令众僧瞻礼。因问群臣:「斯何祥也?」或奏太一山惟政禅师深明佛法,博闻强记,乞诏问之。帝即颁诏,师至,帝问其事。」师曰:「臣闻物无虚应,此乃启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云:‘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帝曰:「菩萨身已现,且未闻说法。」师曰:「陛下睹此为常邪?非常邪?信邪?非信邪?」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焉。」师曰:「陛下已闻说法竟。」皇情悦豫,得未曾有。诏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殊休。留师于内道场,累辞归山。诏令住圣寿寺。至武宗即位,师忽入终南山隐居。人问其故,师曰:「吾避仇矣。」终后阇维,收舍利四十九粒,而建塔焉。
上篇:嵩岳元圭禅师 | 下篇:嵩山峻极禅师 |
又作将来目录、将来录、请来录。此类目录专门编辑至外国求法高僧所请回之经律论、章疏、法具等之名目。请来,即请益...
闇
五大
增忍
佛会
佛还国始见罗睺罗
癞病
本愿三心愿
文殊般若经
坏生种戒犯缘
无上大果
初发心安住
【大藏经】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一心三观是天台宗最好的武功秘籍

修行人有什么事情,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十念法」到底怎么念
把心找回来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十八只狐狸吃葡萄(十八种心态,十八种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