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对于等觉而谓为无上果,对于二乘小果而谓为大果,即佛果也。法华经曰:“久修梵行,今得无漏无上大果。”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印相)辩才天之印也。离八叶印于左右而仰舒五指者。...(杂语)最要之义。文句记三中曰:一经之骨目。...禅林用语。乃人人本具,不迷不悟之面目。又作本地风光、本分田地、自己本分、本分事。即身心自然脱落而现前之人人本...【寿尽故死与福尽故死四句分别】 p1271 俱舍论五卷十页云:为寿尽故死?为更有余因?施设论说:有寿尽故死,非福尽...(堂塔)说维摩居士之居室也。以其室广一丈而为四方,故有此名。法苑珠林三十八曰:于大唐显庆年中,敕使卫长史,王...(术语)观法之名。一观色为苦,二观色为集,三观色为灭,四观色为道,五观色为爱味,六观色为过患,七观色为出离。...因明用语。即因明论式中,缺少言陈,或言陈不周全之过失。“言陈”一词,即依言词而陈明己意,乃因明对论中,立(立...(术语)五种唯识之一。谓思惟观察唯识之理,由之而得之果智也。...为“普法”之对称。指有特定对象或内容之教法。华严宗以小乘与三乘之教为别法,而以华严一乘之教为一即一切、融洽无...主人寿命之鬼神。地藏经说:主命鬼游行世界。...五力者谓信、进、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也。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礼佛大忏悔文...晚课蒙山施食仪...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
《葛藤集》中说南岳怀让见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禅成佛,于是就拿了一块瓦片在马祖面前磨,马祖大惑不解地问:师父,您...净土三资粮为:信、愿、行。即是信仰、发愿、修行。 净土宗依此三者作为往生净土根本愿理,称为往生净土三资粮。资...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这样的因素在佛法当中有二种因缘所决定:第一、外在的缘,第二...
有一天,佛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那个时候,佛祖告诉诸比丘们说:一位圣王在远国治化之时,如能成就七法,就不...
第一难:娑婆未变净土难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婆土石诸山秽恶充...问: 师父,在家居士粗的邪淫容易戒除,意念上的邪念难以降伏。该怎么样解决呢?请师父开示。 存海法师答: 方法在...
出家人头上烧了几个香疤,为什么?还有知道的吗?三坛大戒是哪三坛?恐怕还有许多人不清楚。说沙弥戒,还不知道是怎...
从前,一个名字叫长安的人住在印度的一个小村落中,长安有个十五岁的女儿,长得很漂亮,叫罗雨。罗雨一向深信佛法,...
无上大果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上觉 | 下篇:无上方便 |
亦名:五戒正纳戒体、五戒纳受戒体处、三归纳体 子题:优婆塞、近事男、优婆夷、前三归誓正发戒缘、三法才竟即纳戒...
开敷道印
骨目
本来面目
寿尽故死与福尽故死四句分别
净名居士方丈
七处善
言阙
果唯识
别法
主命鬼
五力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她不知佛,但一举一动却离佛很近
往生净土三资粮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成就七法,波旬则不能得其便

莲池大师《三难净土》略解
邪淫念头难以降伏,该怎么样解决呢

能持戒不犯,就没有苦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