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无上之正觉也。佛觉悟一切法之真智也。梵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曰无上正等正觉。七佛经曰:“如是出家时,速成无上觉。”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人名)Suprabuddha,国王名。译曰善觉。见释迦谱二。...(术语)Brahmacārin,婆罗门四时期之一。又志求梵天之法者云梵志。瑜伽伦记十九曰:梵者西国音,此翻为寂静,谓涅...(修法)凡真言之受戒必行灌顶法,故受真言之三昧耶戒谓之受戒灌顶。...(杂名)骸骨积成山者。毗奈耶杂事三十七曰:枯竭血海,超越骨山。...(术语)正之义也。证正道,名为圣。胜鬘宝窟下本曰:圣者正也。以理正物名为圣。大乘义章十七末曰:初地以上,息妄...(术语)宗镜录九曰:纂灵记云:京兆人,姓王失其名。原无戒行,曾未修善因,患病致死。为二人引至地狱,于地狱门前...【粗陈体义支】 唯识宗所依经论的‘十支论’之一,即《大乘五蕴论》,这是摄《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中境事,而以无...乃位于古印度摩竭陀与憍萨罗二国间之大城。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四十七载,彼处原为大旷野,有五百群贼常杀害商...【善清净言教相】 p1146 显扬二十卷十五页云:若诸言教、是一切智者所说。如言涅槃寂静。如是等类、是名善清净言教...梵语 pratigha 或 dvesa,巴利语 patigha 或 dosa 。又作瞋恚、瞋怒、恚、怒。音译作醍鞞沙。心所(心的作用)之名...(名数)喜,怒,哀,乐,爱,恶,欲,之称。...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一位学人听说世上有一种移山大法,于是他就决定要学这种大法。但他拜访了许多名师,都未能如愿,感到十分失望。一天...影视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某人看破红尘,落发受戒为僧的环节。只要看到头上有香疤,人们知道这个人出家了,香疤,是...
处众能伏说,远离二杂染,无护无忘失,摄御众归礼。 这讲到佛陀调御众生的方法。 那么佛陀是怎么样来统理大众呢?统...怎么看一个人的命呢?第一个,看他有没有孝心;第二个,看他有没有敬畏心,比如尊敬老师,敬畏天地;第三个,看他有...
南无宝髻(j 音寄)如来 护生咒:唵om 缚wa 悉xi 波bo 罗luo 摩mo 尼ni 莎suo 诃he 【宝髻如来护生咒利益众生法】 见...
忙碌的生活中,幸福往往和我们擦肩而过。转换一下思维方式,也许就能找回最简单的快乐。以下10种心理暗示,值得我们...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有数不清的灵感奇迹,都和观音有关。因为观世音...
一、祖籍绵竹 学道成都 承远大师(公元712802年),四川绵竹县人。起初学道于成都唐公。 二、年二十四 荆州剃度 二...
无上觉
【佛学大辞典】
上篇:无上慧 | 下篇:无上大果 |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先不知,不共期,须往彼得安,若力势诸难者开。”(含注戒本卷中·一一·一三)...
须波弗
梵志
受戒灌顶
骨山
圣
破地狱偈文
粗陈体义支
旷野城
善清净言教相
瞋
七情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关于香疤起源的说法

佛陀是如何来统理大众的
跟人打交道,如何判断对方是否值得交往

宝髻如来护生咒利益众生法

10种心理暗示 找回最简单的快乐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