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解 如了相作意中说。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染污意是有覆无记性】 p0878 摄论一卷五页云:此意染污故,有覆无记性,与四烦恼,常共相应。如色无色二缠烦...戒律于作持门之分类。犍度,篇章、分类编集之义,梵语为 skandha。戒律于作持门区别为二十类,四分律集为二十篇,即...(术语)清心之不净谓之斋。禁身之过非,谓之戒。大乘义章十二曰:防禁故名为戒,洁清故名为斋。周易韩康伯注曰:洗...又作五逆罪。即五重罪。指罪大恶极,极逆于理者。有大乘五逆、小乘五逆之分。 (一)小乘五逆(单五逆)指:害母(梵...破邪显正,也就是破邪道、显正理。...(杂语)Asaṁkhya,旧称阿僧祇。译曰无数。或作无央数。印度数目名。智度论曰:僧祇秦言数,阿秦言无。新称阿僧企...日本台密所立之教判。称法华、华严、涅槃等法门之用语。又作理密教。以此等法门乃说世俗胜义圆融不二之秘密教理(理...又作古规。指唐代百丈怀海所编集之各种清规,收录于百丈清规一书之中;相对者,则成立于宋代禅苑清规以后之清规,称...禅林用语。意指绝对真理朗然呈现于一切处。同于“遍界不曾藏”一语。景德传灯录卷十八(大五一·三四八下):“雪峰...全一卷。陈那作,唐代玄奘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本论有诸译本,如汉译藏经中陈代真谛所译之无相思尘论一卷、西...(人名)Vasumitra,又作伐苏蜜多罗。旧作和须蜜,婆须蜜多,婆须密多罗。世友菩萨之梵名。旧云天友。佛灭后四百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如来三月当般涅槃与诸比丘及诸菩萨。 无央数众来诣佛所,稽首于地。世尊寂静默无所说,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佛常降魔处夏安居中,与舍利弗经行山顶,而说偈言: 「一心善谛...
十大愿,是总说的。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每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但是,同名行愿,是同相。那么,...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愚人与智者的差别。佛说:愚痴人常犯三种过失,大众应当要远离,是...
(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年出生于福建省福鼎市一个乡村的佛教家庭。1978年高中毕业后,...问: 师父慈悲开示,弟子求生的心极切,厌离心也很强,但却遭遇了一个忤逆的儿子,经常骂我,使我心神不宁,心里常...各行各业,凡是想成功的人,生活都十分忙碌,往往弄得吃也不得安宁,睡也不得安宁。为了名利,一天到晚辗转在世俗尘...在佛教的《百喻经》中,有一则可笑而发人深省的故事,把现代人重视浮华的表面,不注重内涵的虚荣愚痴,描绘得淋漓尽...
印光大师在《文钞》中说:有些人他愈用功,佛念得愈多、拜佛愈多,他的烦恼反而更重,瞋心、慢心更重。印光大师说:...第一个安慰: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何必为痛苦的悔恨而失去现在的心情,何必为莫名的忧虑而惶惶不可终日。过去的已...
初发心安住
【法相辞典】
【初发心安住】 p0682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初发安住心、谓修三摩地方便。
上篇:初静虑 | 下篇:初静虑静相 |
(物名)寺院法器之一。经中虽有击法鼓之语,然不闻印度之寺院具太鼓。支那之寺院,于梵钟外,必具之。禅家之寺院,...
染污意是有覆无记性
二十犍度
斋戒
五逆
破显
阿僧祇
理秘密教
古清规
堂堂密密
观所缘缘论
筏苏密呾罗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佛说法灭尽经
【大藏经】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礼佛的一刹那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愚人与智者的差别

《法音》杂志专访界诠法师
家有逆子,往生还有希望吗
圣严法师《忙得快乐,累得欢喜》
端正的鼻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