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五灯会元 > 正文
【五种业】 p0256 杂集论七卷十一页云:又业有五种。谓取受业,作用业,加行业,转变业,证得业。取受业者:谓眼等...(人名)Kātyāyaniputra,又作迦多演尼子。...(杂名)数名。颂疏世间品曰:十大三摩钵耽为揭底。六十数之一。Gati。...(术语)十种佛之一。谓八相成道之化身佛。是为酬报因愿之佛,故名愿佛。见八十华严经五十三,三藏法数三十六。...(名数)八部之法藏也...(术语)犹言善根。德者善也,本者根也,诸善万行之功德,为佛果菩提之本者。法华经序品曰:于诸佛所植众德本。无量...(物名)贝多罗叶也。印度之人以写经文。慈恩寺传三曰:经三月安居中集三藏讫,书之贝叶,方遍流通。唯识枢要上本曰...亦名:畜长钵过限戒犯缘、畜长钵戒犯缘、长钵过限戒犯缘 子题:如法钵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五缘成:一、先有受持...【习气依处】 p1026 成唯识论八卷一页云:三、习气依处。谓内外种未成熟位。卽依此处,立牵引因。谓能牵引远自果故...(术语)如来之梵音也。无量寿经下曰:梵声犹雷震,八音畅妙响。...(菩萨)梵名阿牟伽皤赊Amoghapāṣa,译为不空罥索。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也。或列为六观音之一。此尊持不空之罥索,...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一千二百六十年多前的唐开元年间,一位身披袈裟的和尚,率领一支经过训练的测量队,不畏严寒,不避酷暑,风餐露宿,...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释文: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你说的话伤了我的心!你的行为伤了我的心!我的心被这件事伤害了!...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信汝意 这是对内心的调伏。信是随顺,一个修行人对第六意识的...
随烦恼二十:言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能障不诳,邪命为业。谓矫诳者,心怀异谋,多现不实,邪命事故...
有人说: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的确,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这样那样的忧愁,有看得见看...
由于受到吹袭台湾超强热带气旋的影响,这两天香港气温上升至入夏以来最高点,14区空气污浊爆表,昨天35度,今天37度...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在手上,自己也以为在修行。一旦境界现前,作功课的清净心便不...
长庆道巘禅师
【五灯会元】
升州长庆道巘禅师,庐州人也。初侍光孝便领悟微言,即于湖南大光山剃度,暨化缘弥盛,出住长庆。上堂:「弥勒朝入伽蓝,暮成正觉。」说偈曰:「三界上下法,我说皆是心。离于诸心法,更无有可得。看他恁么道,也太杀惺惺。」「若比吾徒,犹是钝汉。所以一念见道,三世情尽。如印印泥,更无前后。诸子生死事大,快须荐取,莫为等闲。业识茫茫,盖为迷己逐物。世尊临入涅槃,文殊请再转法轮。世尊咄曰:‘吾四十九年住世,不曾说一字。汝请吾再转法轮,是吾曾转法轮邪?’然今时众中,建立个宾主问答,事不获已,盖为初心耳。」僧问:「如何是长庆境?」师曰:「阇黎履践看。」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今日三月三。」曰:「学人不会。」师曰:「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便下座。咸平二年示寂。
上篇:刺史陈操尚书 | 下篇:青原行思禅师 |
(一)有多种含义:(一)指离妄念之真心。非谓无心识,而系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
五种业
迦多衍尼子
揭底
愿佛
八藏
德本
贝叶
畜钵过限戒犯缘
习气依处
梵声
不空罥索观音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唐代中原著名高僧一行和尚

《黄帝内经》养生精华50句
没有人可以伤害你的心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诳者,为护利誉,矫现有德,诡诈为性

斤斤计较,很难获得快乐

在三界火宅中化热恼得清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