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对于法行而言,自依圣法而行,谓之法行,信他教而行,谓之信行。信行者为钝根而成闻慧,法行者为利根而成思...【如来藏缘起】 此又作真如缘起,为四种缘起的第三种。佛教对于宇宙现象之缘起论,归纳为四种,即业感缘起、赖耶缘...(名数)以善为众人所知者,谓之善知识。有三种:一、教授善知识,教授我者,即我师也。二、同行善知识,与我同观行...【受想立蕴因缘】 p0731 俱舍论一卷十六页云:何缘世尊说余心所,总置行蕴;别分受想,为二蕴耶?颂曰:诤根生...摩诃剌佗,梵名 Mahā-rāstra,巴利名 Mahā-rattha。为印度之古国,位于南印度摩腊婆国之南。又作摩诃罗仛国、摩...指虽本具佛性,因不能了知而轮回生死之位。又作理即、理佛、素法身。天台所立圆教六即位之一。从凡至圣分为六位,理...道,通往涅槃之道法;品,品类差别。据诸经所载,通往涅槃之道法,其品类凡有三十七科,是即三十七道品。[增一阿含...亦名:多人说法释名 子题:行筹五德具八法、三种行筹法、行筹法具三种、筹有二别、完筹、破筹 行宗记·释七灭诤法:...(杂名)禅林之称,谓僧堂也。...(书名)大乘庄严经论之略名。...寺院的德号,因寺院是生长福德之地。...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通,欲度父母,报乳哺之恩。即以道眼观视世间,见其亡母生饿鬼...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问: 为何行善,家里却常有不好的事情,请问杀生真的会遭到果报么? 隆相法师答: 当然会有果报,但因果是一个复杂...古德所谓: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淫欲炽多,精神衰颓,色力必为薄弱,面黄肉瘦,神志极为萎糜,多病短命,畏风寒...
在本经当中,结集经典的人先列出十六位代表性的大弟子,这些大弟子们通称叫做长老。这个长老是贯穿下面十六个弟子。...慈济人说「感恩」,简单的两个字,却很亲切。听过一则故事: 数年前,有位慈济人原本开设颇具规模的眼镜工厂。一次...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如果把一个面包圈放在你面前,你会先看到...台湾近日最火红的人物是入选《时代杂志》百大影响力人物的台东卖菜阿桑陈树菊。她的火红是有道理的,她单纯、俭朴自...
原文: 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好高务远,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今生未遇通人。汝于净土虽有微...
广钦老和尚生于清光绪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福建惠安人,俗姓黄,名文来。因家境清寒,师四岁鬻...
二十八宿
【三藏法数】
[出法苑珠林] 大集经云。佛告娑婆世界主大梵天等言。过去天仙。云何布置诸宿曜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大梵天王等白佛言。过去天仙。分布安置诸宿曜辰。于四方中各有所主。如云角宿。主于众鸟。亢宿主于出家求圣道等。尔时佛告梵王等言。我亦使诸曜星辰。摄护国土。养育众生。汝等宣告。今彼得知。如我所分国土众生。各各随分摄护养育。故说二十八宿所属不同。各有威灵护卫也。(梵语娑婆。华言华忍。)一东方七宿角宿主于众乌。亢宿主出家求圣道者。氐宿主水主众生。房宿主行
上篇:二十八天 | 下篇:如来三十二相 |
(术语)释迦世尊之三昧也,世尊住此三昧而化现天部八部第三院之诸众,施与功德之宝财于一切,故名宝处三昧。大日经...
信行
如来藏缘起
三善知识
受想立蕴因缘
摩诃剌佗国
理即佛
道品
多人语释名
坐堂
庄严经论
福地
【大藏经】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僧伽吒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行善后为何家里常有不好的事情
虚云老和尚:犯淫戒的过失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
东山再起靠「感恩」

同样的心里,你为何要充满烦恼呢
积德不积财的卖菜阿姨

不肯认真专修净业,总由宿世善根浅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