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释迦世尊之三昧也,世尊住此三昧而化现天部八部第三院之诸众,施与功德之宝财于一切,故名宝处三昧。大日经疏十曰:“次释迦入于宝处三昧,宝从彼出,名为宝处。(中略)佛入此三昧已,从其面门出种种光。光中现此真言,乃至普遍一切佛刹。”同义释七曰:“已上皆是释迦眷属,宝三昧中一种法界门。”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又称外缚拳、指在外拳、向外相叉拳。为密教四种拳印或六种拳印之一。四种拳为莲华拳、金刚拳、外缚拳、内缚拳,再加...指现益与当益。现生可获得之利益,称为现益。命终后,来生可得之利益,称为当益。 p208...(杂名)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第九,大毗卢遮那佛眼修行仪轨。...【无漏乐】 p1050 瑜伽三十五卷二十页云:无漏乐者:学无学乐。...【贪】 p0976 瑜伽八卷三页云:谓由亲近不善丈夫,闻非正法,不如理作意故;又由任运失念故;于外及内可爱境界,若...(术语)断恶行善也。又对于性善之称,本有之善曰性善,修成之善曰修善。修善即性善,实大乘之通谈也。...(杂名)Pṛthivi,译言地。翻梵语九曰:波罗提毗,应云波罗梯毗,译曰地也。梵语杂名曰:地,钵里体尾。...【现在法】 p0951 瑜伽六十六卷十五页云:复次云何现在法?谓因已受用,自性受用未尽。剎那已没,决定坏灭。一切杂...【得获成就】 p0994 瑜伽五十二卷九页云:复次云何得获成就?谓若略说、生缘摄受增盛之因,说名为得。由此道理,当...子题:对僧自恣云见罪忏悔、对首心念自恣云清净、对首心念自恣二法俱须体净 行事钞·自恣宗要篇:“问:‘ 对僧自恣...(术语)死生为大于运命者。故曰大命。无量寿经下曰:大命将终,悔惧交至。...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
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行,默默地帮人家,不用宣传,不用图名图利,这就是修阴德。你无条件地无私忘我地去帮助众...
第二个七明天过一天,后天晚上就圆满了。因为七打得顺利,光阴就过得特别快。可以说这两个七当中我们这里都很平安无...
人生的需求可以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二者必须兼顾调和,生命才会踏实。物质能让我们走上舒适的生活,但也有可能...
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老鼠意外地掉进一个半满的米缸,白花花的大米太有诱惑力了,本想吃个大饱就走的老鼠...
我们这一段是讲到法身的相貌有五种,第四是常住为相。那么法身的相貌,就是说它是常住的,也就是说它没有生灭变化。...
心、境是一对,一对就是合而为一心即是境,境即是心。极乐世界就是你的心,阿弥陀佛也是你的心,你的心就成了阿弥陀...
佛法的修行实际上就是修戒、定、慧,因为修戒可以让我们得到福报。有了福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就不会有障碍,我们...
前面我们谈到了禅宗的历代祖师,明佛心宗,行解相应,名之曰祖,那么,行解相应就可以做祖师吗? 行解相应的话,要...
宝处三昧
【佛学大辞典】
上篇:宝授菩萨菩提行经 | 下篇:宝处菩萨 |
【诸行性苦】 p1346 显扬十五卷二页云:论曰。又诸行性苦;少苦加之,苦相猛利。乐等不尔。又苦相深重,难为对治。...
外缚印
二益
仪轨
无漏乐
贪
修善
波罗提毗
现在法
得获成就
自恣三法词句不同
大命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做了好事被人骂,还要很高兴

这一念清净心是何等的宝贵,何等的重要

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为重要

追求名利的心永远都没有尽头

为什么佛菩萨的法身会常住

这就是智慧的念佛法

戒定慧学有门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