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位于湖北省东南。黄梅县有东、西二山,系禅宗四祖道信及五祖弘忍参禅得道处,五祖并以之为弘扬东山法门之根据地。其...(一)法身,指佛之自性真身;如来,为佛之尊称。法身虽无去来,然依隐没之如来藏显现为法身,故称如来。释摩诃衍论卷...(术语)谓法界无缘之众生,法界无缘之功能等。法界中于佛道无缘之众生也。周遍法界而起无缘大悲之佛之功力也。...过去世所造之业因。因虽通善恶,惟宿因一般均指善因而言;如业虽有善恶,而宿业多指恶业。(参阅“宿世”4509) p4...(书名)六卷,元万松老人行秀提唱天龙觉和尚之颂古百则者。从容者,老人所住燕京报恩寺内之庵号。...据大智度论载,有一比丘归敬佛说,称赞佛无量之功德,因而从口中生出妙香。大智度论卷十一(大二五·一四四上):“...1、谓众缘和合而生起,也就是由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意思,一切有为法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 2、一件事情的起因...(术语)违于吾心之事缘。如盗贼水火之难等。往生要集上本曰:遇诸违缘,数被残害。又思虑他事也。辅行五之三曰:心...(术语)以右手配于智慧。大日经疏三曰:左手是三昧义,右手是般若义,十指是十波罗蜜满足义。秘藏记本曰:右手辨一...【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p0793 瑜伽七十八卷十三页云: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指三界之迷苦,往返不止,乃有罪众生之生死轮回境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上(大八·八三七中):“十善菩萨发...(印光大师校印本)...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佛说出家功德经...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为了说明宗旨,不得不用了文字这一方便法门,就如渡船,是为了上彼岸,就如钓钩,是为了捕到鱼。...
【知汝不知净土宗旨,当依「一函遍复」所说,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法门,当用摄心念法。《...
问: 法师慈悲!弟子的常住是男女共住的道场,那么弟子有另外一个道友是独住的,请弟子去跟她共住。这个道友未出家...
你也许无法改变自己在工作中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完全可以改变自己所处位置的态度和方式。 1939年,德国军队占领了波...
当我们谈到修行佛法的时候,通常都会听到人们说:我只有早晚才有一会儿时间诵经和念佛,白天都要忙于工作和照料家务...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他的身旁眼前溜过,其造成祸福的结果,但凭各人的取舍,但凭一...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
十八学人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初果向初果。即须陀洹所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初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二初果初果者谓此人断三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即证此果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谓意根对法尘而起分别也。)三二果向二果。即斯陀含篁证之果也。谓此人修学。将入二果。虽未至本位。而已向于此果也。(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四二果二果者。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即证此果也。(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
上篇:十八界 | 下篇:十八支 |
【究竟最胜】 p0702 辩中边论下卷四页云:究竟最胜者?在第十地及佛地中。菩萨、如来、因果满故。...
黄梅
法身如来
法界无缘
宿因
从容录
香口比丘
缘起
违缘
右手
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三界苦轮
【大藏经】【注音版】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说话要说到用处,废话无益

印祖开示念佛方法

刚出家时最好不要独住

良好的心态才能成为命运的主人

把修行同生活打成一片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受持法华经,得往生净土之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