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所知障种断之渐顿】 p0744 成唯识论十卷二页云:所知障种,初地初心,顿断一切见所断者。修所断者,后于十地...(术语)塔婆为表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之三昧耶形,故曰法界塔婆。...【受取蕴】 p0726 大毗婆沙论七十五卷三页云:问:受取蕴云何?答:若受、有漏有取;彼受在过去未来现在,或起...(杂语)众生不听佛法从幽冥而流转于幽冥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即吟咏;或指可供吟咏之韵文体诗、歌。吟咏之时,拉长声音来吟唱,其曲调如鸟、兽、虫等之鸣声,细而长,闻之有悲凄...又名所缘缘,即所缘之缘,为四缘之一。...指普通世俗之智慧。为三智之一。乃通于世谛之事相者;系相对于“出世间智”而言。又称世俗智、世间智。如一切凡夫或...【爱别离苦】 谓别离爱境,或与所爱者别离时所感受之苦。为八苦之又称恩爱别苦。《大乘义章》卷三载:‘何者是其爱...何等引摄无记?谓如有一于工巧处串习故,于当来世复引摄如是相身,由此身故习工巧处速疾究竟。...(术语)违境与顺境。感苦之境界,名为违境。感乐之境界名为顺境。常曰顺违。今以苦乐文字之次第,谓为违顺。唯识论...(杂语)对于死灵之语。即生者之神识也。【又】蒙古源流一曰:内藏包罗者(内藏对于外象而言,外象定自三坛起手,三...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来会第五之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现代房屋的铁窗与围墙愈筑愈高、愈做愈牢;人与人之间的心墙,也跟着愈筑愈高。所谓的心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过去我曾经听闻,世尊行菩萨道...
我们看《百法明门论》这个贪烦恼,什么叫贪呢? 以染着为性、生苦为业。贪能够生起痛苦。譬如说,你现在看到有人去...
初一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大家新年吉祥!今天是虎年的第一天,我们寺院也是张灯结彩,有点过年的样子。在世间,今天...世间上无法生育子女之人,常服壮阳之药。而且常行房事,这样做是速死之道,并不是求子之方。或时幸运得到受孕,也不...佛陀住世时,舍卫城中住着一位赤贫如洗的佛弟子,名叫须赖。他虽然贫穷潦倒,却十分深信佛陀所开示的教理,因此丝毫...有一天,庄周和朋友聊天时,说了一篇大道理,朋友听了,觉得这篇大道理不知要用在那里?就举了一个例子说:我家门口...
十八界
【三藏法数】
[出法界次第] 界即界分。谓众生心色俱迷。故开色为十界。开心为八界。令其观此色心二法。皆从虚妄因缘而生。起惑造业。轮转生死。若达此妄源。无有实体。绝名离相。则不为惑染所迷也。(色为十界者。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尘。皆于色。故开之为十也。开心为八界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及意根法尘。皆属于心。故开之为八也。)一眼界谓能见之根。名为眼界。二耳界谓能闻之根。名为耳界。三鼻界谓能嗅之根。名为鼻界。四舌界谓能尝味之根。名为舌界。五身界谓能
上篇:十八空 | 下篇:十八学人 |
指昼夜六时中礼佛忏悔,消除罪障。据药师如来本愿经载,当以饮食及种种资具,随力所办,供养比丘僧,昼夜六时礼拜。...
所知障种断之渐顿
法界塔婆
受取蕴
从冥入冥
吟
缘缘
世智
爱别离苦
引摄无记
违顺
生灵
【大藏经】【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大藏经】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人为什么觉得心累呢
卸除心防,从转化烦恼开始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推荐】痛苦是从执着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