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流派)外道十六宗之一。亦曰伊师迦Īśika外道。主张我及世间之常住。义林章一曰:诸法皆常宗,谓伊师迦计,我及...梵名 ārya-mahā-sahasra-pramardinī。凡三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叙述佛在王舍城鹫峰山南面佛...(书名)一卷。日本空海着。说吽字由贺阿污么之四字而成,明其实义述此字具一切万法者。与大日疏之阿字解释,皆以最...梵语 adhipati-phala。系五果之一。即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生之果。由于系许多“因”法活动之结果,故亦称共果。...全一卷。残本。为日本平安时代末期之佛教故事集。由山口光圆发现于滋贺县之古刹。昭和二年(1927),古典保存会复制...【三种有情依三学入谛现观】 p0224 瑜伽二十八卷三页云:复有三种补特伽罗,依此三学,入谛现观。何等为三?一、未...又作斋会。指设斋食供养佛法僧三宝之法会。“斋”之原意,即指清净身心;在此类供养法会中,不论施者、受者,均应慎...(地名)又作月氏。国名。在印度之西。史记大宛列传曰: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也...(地名)观音之住处,宝陀洛迦山Potalaka也。又作补陀洛迦,布呾洛迦补陀洛。祖英集曰:宝陀岩上客,应笑未归人。冷...【跋阇】 此云避。善见律云:毗舍离王及夫人,未登位时,共牧牛儿出门游戏,乃以脚[路-各+習]牧牛人儿。其儿泣...梵名 Vālmīki。又译作跋弥。意译蚁垤。相传为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耶那(梵 Rāmāyana)之作者。有关其神话之传说很...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兰(lan)帝(di) 頞(e)蓝(lan)谜(mi) 室(shi...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我们知道这些念佛的功德以后,...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就是说,顿等就是顿、渐、秘密、不定,它使用的用途是没有离开藏通别圆四教的。化...问: 师父,最近几年生意不好做,我想着改变,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求师父指点一下,感恩。 慧广法师答: 有一个人...一天,有一位女士来找秀峰禅师,埋怨工作得很辛苦,上司给压力,下属又不合作,工作得很辛苦,她想不如去出家好了,...诸佛菩萨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胸怀救度一切众生。我出家80年来始终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行化于...
等流果是个人所领受的。有两种:第一种,领受等流;第二种,造作等流。先看领受等流。 二、等流果。领受等流果谓出...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 《彻悟禅师语录》 首先提出众生在认知层面上狭劣的特点:知...一切境界,唯业所感,唯心所现。这是佛教的根本认知,所有的外境悉是吾人的业心识所变现出来的,一切唯心造。基于这...
沙弥十戒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并沙弥十戒法] 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三不淫戒谓清净自守。不犯色欲。是名不淫戒。四不妄语戒谓言说诚实。不以虚言诳他。是名不妄语戒。五不饮酒戒谓酒能昏神乱性。增长愚痴。应当绝饮。是名不饮酒戒。六离高广大床戒谓所坐之林。高不过尺
上篇:大论十种戒 | 下篇:持戒十种利益 |
【可欣语及可意语】 p0525 瑜伽八卷十二页云:于现在世事及领受,可爱乐故;名可欣语及可意语。...
诸法皆常宗
守护大千国土经
吽字义
增上果
打闻集
三种有情依三学入谛现观
斋筵
月支
宝陀岩
跋阇
瓦勒米奇
【大藏经】最上乘论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咒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当知顿等所用,总不出藏等四味
生意不好该如何改变
生活就是修行
本焕老和尚:佛教与慈善事业

什么是领受等流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