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自证寿”之对称。西方无量寿佛之无量寿,可以无限地度化众生,故称化他寿。(参阅“自证寿”2536) p1323...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又名清凉山。在山西五台县东北部。相传为文殊菩萨应化的道场。方圆五百里,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思与虑】 p0851 发智论二卷十六页云:云何思?答:诸思、等思、增思、思性、思类、心行、意业、是谓思。云何...(杂语)师翁之兄弟云叔祖。见象器笺五。...胎藏有二义:一隐覆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于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亦名:差人教授尼法 子题:教尼十德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差人教授尼者,既具十德,义扬通化。辄尔开阐,威相未彰...据宝云经卷八载,佛制乞食之法,一日之中,必以七家为限,为无多贪之故。又比丘须将乞得之食物分作四分,故称乞食四...(术语)对于支过而言。因明作法中或不陈言,又虽陈言而义有所阙之过失也。...【六因】 p0293 谓相应因乃至能作因。如大毗婆沙论十六卷八页至二十卷十九页广说。 二解 发智论一卷十一页云:有六...羯磨疏·集法缘成篇:“减六年卧具者,法衣数造,乱妨恒业,故制限期,任听营办。必涉缘碍,中亦开之。恐滥私情,要...(堂塔)梵名Veṇuvana天竺五精舍之一。迦兰陀竹林之精舍也。在王舍城之傍。迦兰陀长者归佛以竹园奉佛而立精舍,是...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于娑...
你现在要专心在一个上面,专心之后,力量就非常大。多了之后,你精力分散了,实际收效并不大,还是专门一个好。我们...一、问:我们怕冤亲债主鬼怪妨碍我们念佛,障碍临终正念,因此到修地藏法门的僧人那里,请他找冤亲债主,替我们超度...
未到地定跟初禅相貌的差别,这以下讲的很清楚:谓由心调柔、心轻安性生起之力,为所依止。未到地定的修学,他要以心...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呢?或许可以。但是一旦踏入滚滚红...
从上诸祖教人参禅,虽有超佛越祖之谈,其实要人成佛作祖耳。未有欲求作佛祖,而不遵佛祖之言教者。舍教而言修行,是...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我们有一个活着的身体。 生命的整体,包括生命的过程、生活的状态和生存的事实。 而什么叫关卡...
暇满,简单的说有五种的暇满,第一个:善得人身。因为你在三恶道,到诸天去,都不能修行,你必须得到人身;第二个:...在竞争激烈、分秒必争的压力下,时间对现代人的重要性相对提升。但在不稳定的环境中,突发情况日益增多,受到内在和...
菩萨修十种得地三昧
【三藏法数】
[出宝雨经] 梵语三昧。华言正定。盖地之为德。博厚平静。物无不载。生育滋长。不自为功。包含摄受。周遍无量。于净于秽。了无憎爱。菩萨修行。得其三昧。有似于地。故名得地三昧。一广大无边谓菩萨功德智慧。不可思议。庄严愿行。无量无边。譬如大地。周遍十方。无有界限也。二存济众生谓菩萨以广大慈悲之心。遍行六度。于法界一切有情。悉能存济。得所依止。凡有所需。若法若财。悉如其意。随时随处。无有限碍。如地广大。了无边际。一切众生。皆能容受。随其种性。各得依止
上篇:修十种善法如师子王 | 下篇:菩萨修十种念处 |
(名数)常略名四住。三界见思之烦恼也。一见一切住地,三界之一切见惑也,二欲爱住地,欲界之一切思惑也,思惑之中...
化他寿
五台山
思与虑
叔祖
胎藏三部
差教授尼师法
乞食四分
阙过
六因
减六年卧具法
竹林精舍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大藏经】【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佛遗教经

以此三心而念,感应必至也
昌臻法师《05年6月答西昌居士问》

原来不打妄想是非常快乐的

出去走一走,才知道自己有没有定力

修行应发三种心
圣严法师《超越生命中的关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