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寿”之对称。西方无量寿佛之无量寿,可以无限地度化众生,故称化他寿。(参阅“自证寿”2536) p132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清净十因】 p0959 瑜伽三十八巻十二页云:又于一切清净品法、及灭涅槃,所有种种名想言说,卽此望彼诸清净法,为...(1610~1695)明末清初临济宗僧。四川内江人,俗姓李。字丈雪。礼古字山清然出家。读法华经(大九·九上):“乃至...(杂语)西天之历法分昼夜有种种。依佛法则以昼三夜三之六时为常法。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大日经疏...苦果的别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为有,如称三界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烦恼的意思。...(术语)菩提黄,是金刚性也。修行赤,赤是火之义也。与文殊之义同。万行以妙慧为道,离慧不得有作。成菩提白,是圆...(譬喻)声闻,缘觉,菩萨,佛之四乘也。取法华之三草二木之譬喻,故曰树。兴禅护国论序曰:三轮八藏之文,四树五乘...(术语)于小乘有部之宗义,为烦恼之异名。于大乘唯识之宗义,为烦恼障所知障种子之名。有部之义,贪瞋等之烦恼,随...又作火炉、薰炉。焚香之器皿,为大乘比丘十八物之一,亦为佛前与佛坛之三具足、五具足之一。一般备置者为置香炉(又...【爱别离苦】 p1204 瑜伽六十一卷十五页云: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谓不与彼会,生愁恼故;由此因缘,...(人名)Sena,译曰军。见贤愚经六。...戒由性遮二义上,分之为二: 一、性戒 杀、盗、邪淫、妄语之四戒也。此四者自性是戒,不待佛制。人若持之即得...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
下面谈谈《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的品名: 入就是证入。 不思议,这是佛教一个常用的名词。但...现在五花八门的娱乐节目组织者、引领者,实际是带领大家玩乐的外道,叫做娱乐外道。除了玩得非常火热之外,其它什么...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所说法,...
当我们朝着光亮行走,除了保持好姿态,更别忘记内在的重心。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我们常说: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可见修行必须要有修正的对象。因此,每一个人无论在待人处事、行住坐卧,或是起心...问: 禅宗有些大德悟处很高,如五祖戒禅师、海印信禅师、唐代的圆泽禅师,还有真如喆这些大修行人,有禅定,能开悟...
古印度舍夷国(迦毗罗卫国)国王,也就是佛陀的生父净饭王,平生以正法治理国家,使人民知仁崇义。当时,慈悲年迈的...
佛陀教诫,「昼则勤心,修习善法,无令失时」,「昼」是日间,早上起床后,要勤修戒定慧这些「善法」,若然贪睡无度...
化他寿
【佛光大辞典】
上篇:化他 | 下篇:化生 |
【不定心及定心】 p0335 俱舍论二十六卷七页云:不定心者:谓染心。散动相应故。定心者:谓善心。能治彼故。...
清净十因
通醉
时分
有
五转色
四树
随眠
香炉
爱别离苦
羡那
性遮二戒
【大藏经】六度集经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怎样理解《普贤行愿品》中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把人引往恶趣的娱乐外道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不入心的「修行」
圣严法师《在不断的错误中学习》
为什么有些大修行人转世后不如前生

佛为父亲担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