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亦名:淫戒怨逼、怨逼 子题:三时无乐、怨逼对治方法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分云,若为怨家,强(强)持男根,令...(术语)佛菩萨之善计,化教行邪道之众生也,如灯光梵志,和须密多女等。...比丘所应受持之具足戒,可分为八类。即: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提舍尼、百众学、七灭...(一)有多种含义:(一)指离妄念之真心。非谓无心识,而系远离凡圣、粗妙、善恶、美丑、大小等之分别情识,处于不执着...见道所断惑(梵 dar?ana-mārga-prahātavyānu?aya)之略称。又作见烦恼、见障、见一处住地。指在见道时所断灭之惑...凡二十卷,另有目录一卷。清代临济宗僧丈雪通醉(1610~1693)着,康熙三十二年(1693)重刊。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五册...(1271~1361)日本临济宗僧。会津(福岛县)人,俗姓平。初学天台,后从纪伊、出羽等师学禅。应长元年(1311)渡海...【意业非戒】 p1208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卷十五页云:问:何故意业非戒?答:不能亲遮恶戒故。问:何故恶戒非意业?...【一法中道】 指于一法上论非有非空的中道妙理,此为唯识宗所立中道之一义。与‘三性对望中道’对称。唯识宗以遍计...梵语 bodhisattva-yāna。三乘之一,五乘之一。又称佛乘。乘,运载之意。以悲智六度法门为乘,运载众生,总越三界三...乃具人格之神。有神论宗教,多立有人格之神;然佛教是一种“法信仰”,并不立人格神。诸弟子系透过释尊之人格,而信...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
一个人为什么要修行呢?主要的是训练自己意志坚定,如同制造瓷盘瓦罐,皆需经过火焙日晒,时间愈久,则愈坚固。同样...
摩腾法兰 精通经典 摄摩腾原本是中天竺(中印度)人,他的仪表端庄优雅,精通菩萨乘与声闻乘的各种经典,常常云游...
过去,有一个人到他人宅舍中,见到这户人家房舍的墙壁涂抹得很平,地面也非常平整、清净。当下便请问主人:您是用了...问: 请大安法师慈悲开示,为什么近代的念佛人都推广印光大师的著作?很少人推广慧远大师的著作呢?因我也很敬佩慧...问: 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大安法师答: 这个问题提得很大,如果我也讲得很大,就空对空了。一般我...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用慈悲心或是用智慧来处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用斗争、强权、愤怒,只能够让人家一时间有...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好人难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没好报,说轻点这是道德撒娇,说重点这是推卸责任、躲避崇高。再...
唐代灵佑禅师,福州长溪人,十五岁出家,十八岁时前往浙江杭州龙兴寺受具足戒,后着力精研大乘佛法。二十三岁时,他...
十种不思议法
【三藏法数】
[出菩萨藏正法经] 思即心思。议即口议。谓十种法。皆不可心思口议也。一最胜身相不思议谓如来身相最胜清净。积集无量福智。严具一切胜妙功德。如大圆镜。现众色像。如虚空界。普摄一切。令诸众生超越分别。离诸疑悔。信解清净。发希有想。故名最胜身相不思议。二妙好音声不思议谓如来于众会之中所出音声。随宜说法。皆为调伏一切众生。作诸善利。令其各得解了。感生爱乐。心意适悦。如师子吼。具足最胜。故名妙好音声不思议。三最上大智不思议谓如来以最上大智。无碍知见。说
上篇:十种忍 | 下篇:十无尽句 |
(一)又作中道第一义谛。为天台宗所立三谛之一。谛即真实不虚之义,中即中正绝待之称。中谛,谓不离二边,亦不即二边...
大淫戒怨逼
逆化
僧戒八段
无心
见惑
锦江禅灯
孤峰觉明
意业非戒
一法中道
菩萨乘
人格神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佛弟子平时自修的几种方法

中国高僧列传故事

自作聪明的愚人
为什么近代念佛人都推广印光大师的著作
【推荐】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圣严法师: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骗而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