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所应受持之具足戒,可分为八类。即:四波罗夷、十三僧残、二不定、三十舍堕、九十单堕、四提舍尼、百众学、七灭诤。通常分为五篇、七聚。(参阅“五篇”1197) p5729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故事)涅槃经二十九说:善男子!我初出家,未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频婆娑罗王遣使言:悉达太子若为圣王,我当...梵语 prabhūta-jihvatā,或 prabhūta-tanu-jihvatā,巴利语 pahūtā-jivha。为佛三十二大人相之一。又作广长轮...【萨迦耶见于二时中能为障碍】 p1420 瑜伽八十八卷十五页云:由果故者:谓于三时,萨迦耶见、能为障碍。一、依无我...(名数)仁王经受持品,佛为十六大国王说,若国土中有七难,则宜讲读仁王经,灭七难,生七福。一、日月失度难,二、...为千手观音之眷属,护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众之一。略称金毗罗陀、金毗罗王。据千手观音造次第法仪轨载,其形像为...(术语)涅槃经六说众生信解大乘教典,于熙连河沙与八恒河沙之诸佛所闻法之功德。道绰之安乐集上明此中初之熙连河沙...(一)位于湖北江陵。东晋南蛮校尉刘遵所建。初由慧远之门弟昙顺入主本寺,集徒讲经。同门之昙邕亦于慧远入寂后来此终...上行,梵名 Vi?ista-cāritra。即法华经所载从地踊出菩萨中之第一位。又作种种行菩萨。据法华经从地踊出品载,法华...子题:食前、食后、食时、时经、时非时经、前食后食、时中、辰时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四分云, 食前 者,明相出...梵语 atyanta。又作究竟、至竟。即究极、至极、最终之意。远离烦恼污染之绝对清净真理(如涅槃、实相、空性等),称...(职位)陈宣帝初赐南岳慧思以大禅师之号。见佛祖统纪南岳传。...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一切皆是尊宿声闻众望所识大阿罗汉,...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弘化社32分本)...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种空有无碍的中道,作...《增一阿含经》云:诸佛世尊,成大慈悲,以大悲为力,弘益众生。佛法的精神就是慈悲与平等,想达到慈悲、平等的心,...
欲证三昧,自有佛祖所示三世不易之法。何得问我所证,方能缵步。弥陀经云,执持名号,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后和亲王为普陀山赐金、赐田、赐经等。正因为有了唐宋元明清五...
我们修道建立信心之后,学佛有种种困扰,使你丧失信心。有些初信佛的人好像很不顺。天天求地藏菩萨、求观音菩萨,乃...有僧人问京兆兴善寺的惟宽禅师:道在什么地方? 惟宽禅师回答:道就在你的眼前! 僧人不解:那为什么我看不到? 禅...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复由有心,用到无心。无心,无世界身心一切心,至此绵密不稍间...问: 佛既然心作心是,为什么不直截了当讲念自佛,即念自性佛,而一定要以念他佛,即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为殊...
僧戒八段
【佛光大辞典】
上篇:僧戒 | 下篇:僧那 |
【世俗谛】 p0508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三页云:卽于如是四圣谛中,若法住智所行境界;是世俗谛。 二解 瑜伽九十...
频婆娑罗王为佛最初檀越
广长舌相
萨迦耶见于二时中能为障碍
七难
金毗罗陀迦毗罗
三恒河沙
竹林寺
上行菩萨
食前食后
毕竟
大禅师
【大藏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大藏经】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素食护地球

欲修三昧,何不于此等语句中全身靠倒

康熙与普陀山结缘的故事

信佛都还要还债,不要退善心
无你无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