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名数)恼,害,恨,谄,诳,憍之六法,能污秽净心,故名为垢。见俱舍论二十一,大乘义章五末,三藏法数二十七。...【三相生起恶作】 p0206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一页云:复次由三种相,生起恶作。一、违越所学增上故。二、誓受法律增上...【过慢】 p1221 瑜伽八十九卷七页云:于等谓胜,于胜为等,令心高举;故名过慢。 二解 集论四卷十页云:过慢者:谓...谓从善士。闻正法已。内自庆慰。欢喜踊跃。奇哉世尊。能说如是深妙正法。佛所说苦。实为真苦。佛所说集。实为真集。...(杂语)三种之极少者。如一极微为物质之极少,一字为名之极少,一刹那为时之极少。俱舍论十二曰:极微字刹那色名时...(一)位于南京。东晋永和四年(348),谢尚捐舍自宅改建为寺,称庄严寺,或称塔寺。刘宋时,文帝曾临本寺设斋,后改...(图像)以焰魔天为中心而建立之曼荼罗也。中央焰魔天,踞水牛,左持人头幢。左右为焰魔后二人,右着衣,左裸。外界...(一)指为烦恼所困扰、束缚之人。劳,尘劳,为烦恼之异称。维摩诘所说经卷上弟子品(大一四·五四○下):“为与众魔...(杂语)轮番也,自上位差遣到下位,复还及上位,如车轮。故名。...依仁王经及仁王经道场念诵仪轨所绘之曼荼罗。修仁王经法时用之。有二种:(一)悬曼荼罗,即悬挂于道场者。绘有金刚手...(杂名)珍宝之树林也。谓净土之草木。法华经寿量品曰:宝树多华树,众生所游乐。观经详说宝树观。...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 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在今天我们呼唤...
蕅益大师他在念佛的时候讲三资粮信、愿、行。 他说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真实的信心,大家会觉得很奇怪,信心就是信心,...
现在好像很风行低碳,人们在介绍低碳的时候会说你要少开车,在可以步行的时候尽量不要开车之类。如果你可以这么做的...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复由有心,用到无心。无心,无世界身心一切心,至此绵密不稍间...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是真人真事。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叫《布朗的手帕》的故事。布朗是当代美国大家公认的,很了不...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哪四种恩呢? 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
问: 学佛的人是否可以练气功? 大安法师答: 学佛的人不应该去练气功。何以故?如果你是学佛的。我们并不否定世间...
我们每个人有眼睛、耳朵、舌头、鼻子、身体、意想等感知器官,佛教称之为六根。人们透过六根感知色、声、香、味、触...
大乘九部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三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法也。常也。乃圣教之总名。今言修多罗。即经中长行之文也。谓直说法相。随其义理长短。不以字数为拘。是为长行。二祇夜梵语祇夜。华言应颂。又云重颂。或云偈。谓应前
上篇:佛具九恼 | 下篇:华严九会说 |
八万四千尘劳者,八万四千之烦恼也。尘劳为烦恼之异名,以烦恼污人之真性,使人烦劳也。以烦恼譬众生之病,则亦曰八...
六垢
三相生起恶作
过慢
如理作意
三极少
庄严寺
焰摩天曼荼罗
劳侣
轮差
仁王经曼荼罗
宝树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德盛者其心和平,德薄者其心刻傲

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借」来的吗

佛教徒的低碳生活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开始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学佛的人可以练气功吗
